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 雷妍)11月9日,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為期四天的2025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CCHIO)在昆明落下帷幕。會議發布了2026版《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CACA指南),覆蓋53個癌種、72項技術,共計125部指南,覆蓋中國97%以上腫瘤疾病譜。

“以往,我們借鑒國外指南,而現在,使用中國臨床研究數據的《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已經以16種語言推廣到全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專家們要為世界提出中國的腫瘤診療智慧和思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大會主席樊代明系統回顧了中國抗癌協會的發展成就。協會會員規模從5萬增長至86萬,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CACA指南)累計覆蓋全球超4億人。該指南的推廣和應用,推動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較十年前提升約10個百分點,相當于每年多挽救50萬生命。

樊代明表示,中國抗癌協會將繼續堅持“整合醫學”理念,推動腫瘤防治從“以疾病為核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構建“防-篩-診-治-康”全程管理體系,并深化國際協作,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中國抗癌協會供圖)

“聚焦胰腺癌、肝癌等生存率較低的難治癌癥,加大腫瘤防治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投入,強化科技攻關,重點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合作,推動新型診斷技術、靶向藥物等研發和快速轉化應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沈洪兵提出,未來5年,是腫瘤防治工作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最后沖刺的5年。

圍繞大會主題,沈洪兵提出三點建議:堅持防篩為先,提升公眾防癌意識,擴大篩查覆蓋面;推動醫防融合,通過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加強醫研協同,聚焦難治癌種攻關,推動新技術新藥物研發轉化。他強調,整合創新是腫瘤防治的必由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沈洪兵(中國抗癌協會供圖)

主旨報告環節,多位專家分享了在各自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從揭示肝癌、肺癌耐藥新機制并研發中國原研靶向藥與免疫聯合療法,到構建腦瘤多模態精準外科體系與腦機接口功能重建技術;從建立覆蓋全病程的肝癌、鼻咽癌“整合集成”防治方案,到開創兒童白血病“降毒減創”新模式及全球首個無氮無氧中藥來源抗癌新藥欖香烯脂質體。這些成就系統展現了“防-篩-診-治-康”全程管理的整合醫學理念,形成了以臨床問題為導向、基礎與臨床結合、中西醫并重、醫工融合的腫瘤防治“中國方案”,正推動我國從跟蹤借鑒向自主創新與全球引領的歷史性跨越。

本次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簡稱CACA)、騰沖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辦公室主辦,世界整合腫瘤學會、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同主辦。大會創新構建了“主會場-主題會場-專題分會場”三級會議體系,設立1個主會場、14個主題會場及155個專題分會場,總計170個會場,內容涵蓋國際前沿、科普宣教、人文關懷與權威指南發布等,匯聚國內外腫瘤學界的專家學者,聚焦整合診療、精準醫療、臨床轉化等關鍵領域,共繪全球癌癥防控的新藍圖。

編輯:郭彥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