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年來,我國商業保險近些年來始終保持一種較快發展速度,產品的種類也日漸豐富,服務范圍不斷拓寬,比如大家熟悉的車損險、醫療險、航空險等。除此之外,依托寵物經濟應運而生的寵物保險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寵物數量超過1.2億只,寵物主人的年均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支出的增加從客觀上刺激了寵物保險的需求。記者查詢發現,寵物保險品種也較為豐富,例如,寵物責任險,保障主人或他人被寵物傷害、傳染后能夠得到保障;寵物醫保,則是保障貓狗等寵物因疾病或意外就醫,能夠獲得相應的賠付。

但有消費者向中國之聲反映,寵物保險并不像宣傳得那么美好,理賠實際困難重重。有媒體梳理認為,理賠難、續保難、定點醫院頻繁變動是寵物保險存在的幾大問題。寵物險是保險行業的藍海嗎?

 

寵物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為被保險的寵物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在一定范圍內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在性質上,寵物險屬于財產保險。

打開相關應用軟件,寵物險的品種較為全面——有寵物醫保、寵物責任險、大病醫療等不同選擇。“0元起賠、3日快賠、報銷醫院遍布全國……”就是在這樣的宣傳下,陳奕(化名)今年4月給自己家的狗狗買了一份升級版寵物醫保。“我在刷視頻時看到的,就去看了一下,在推(寵物險),然后我就買了。我看保費還挺高的,價格每個月37元多,像我們自己人買的話,每個月就十幾元,我想應該挺靠譜的,然后就買了,說除了先天性的那些疾病都能保。”陳奕說。

消費者陳奕今年4月給家中寵物購買了寵物險(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陳奕提供給記者的保單顯示,這份寵物險從今年4月5日生效,有效期一年,保險金額兩萬元,被保險寵物如果在定點寵物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按照70%的金額予以賠付,非定點寵物醫療機構則按照40%來賠付。幾個月后,小狗出了車禍。

陳奕說:“它老是亂跑,我有點怕這種(風險),然后就先買了。我們在上班,(小狗)就和家里老人在老家,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就被車給碾了,腿骨折,走路走不了,我就馬上帶去醫院了。醫生說有可能會有疝,就得要修補。前期檢查花了1000多元,后面因為疝修補,又花了1000元。”

小狗是在該保險的定點醫院就診,病例客戶主訴中,也明確了上述內容。但理賠詳情顯示,陳奕于8月6日提交申請,8月8日即收到了審核未通過的回復。

消費者陳奕提供的截圖顯示,寵物8月出了意外,但理賠卻被保險公司拒絕(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陳奕介紹:“手術完了之后,我在申請的時候,把各種原因都說明了,它(保險公司)就說腹股溝疝是先天性的,說這個不保。它(保險公司)就覺得后天就不會造成這個問題。那醫生說的話都不算了嗎?”

此后,陳奕與保險公司進行過幾次溝通,但未有更多進展,這一案件復審從8月10日提交,至今仍顯示“審核中”。“后面還有兩三個人加了我,問了一下情況,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從8月份一直拖到現在。”陳奕說。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寵物保險”,相關投訴有上百條。浙江的王清然(化名)也有類似遭遇,她說,自己于今年7月末為家中的寵物購買了保險,10月初因為寵物拒絕進食就醫,確診牙齒疾病。

王清然說:“我是按年付的,付了400多元。保險公司一開始拒絕理賠,它有一個等待期,就是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生病,不予理賠。保險公司說這個是牙齒類的疾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我說,這個在我的合同上是沒有說明的,如果說你們覺得牙齒類的疾病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那具體是幾天形成的?我覺得合同寫清楚的,我都認。”

王清然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服務平臺進行投訴后,保險公司支付了1800多元的關愛金。

理賠困難、保險條款不明確……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之間糾紛頻發,折射出的是寵物險的機遇與壓力。可查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寵物保險始于2004年,有媒體預測,該險種的市場規模有望于今年突破千億元。浙江杭州某保險公司寵物險工作人員王女士昨晚加班到9點多,她向記者介紹:“我們平均一個月的案件量非常多,我們現在大概有七八個渠道,我這一個渠道每個月就有2000到3000個案子,其他的渠道或多或少也有上千個,所以基本上一個月可能有上萬個案件。大部分都是在快賠,三天之內基本上都能審得完。我們每天也在加班加點,但是有一些案件,確實有疑問,還是要去討論一下這個案件能不能正常賠付,還是說我們要去求證求實一些什么東西。”

在王女士看來,寵物保險理賠糾紛的背后,有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對合同條款認識的差異;有免責條款的專業性與復雜性問題;還包括醫院在內的三方信任機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

王女士說:“比如有一些客戶并不了解保單內容,他可能只看到了保單介紹條款上面寫的是賠付率70%,可能(最高金額)達到15000元,甚至有些大病的保單可能額度會更多。他只會認為,比如我花了1500元,可能70%都能報,但實際上可能單次事故有限額,消費者沒有看保單詳細內容。還有一些,比如騙保的,就可能是故意偽造病歷,醫院不配合、客戶不配合,我們很難去查證這個事情。”

業內人士認為,寵物保險理賠糾紛的背后,有信任機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寧威向中國之聲表示,寵物保險雖然市場龐大,但保險公司的成本與償付壓力較大,使得當下發展受限。

寧威說:“因為現在這個核保、核賠(的過程中),處理起來更復雜,動物不像人,有唯一的識別代碼。比如說,消費者養了兩只貓,只投保了一只貓,一只貓病了,拿另外一只貓去向保險公司理賠。這種情況希望從技術層面去解決,開發出了貓臉識別、狗臉識別等,后來發現它跟人臉識別不一樣,人臉是一個面,識別率還是挺高的。貓臉可能還好一點,像狗臉的話,它實際上涉及三個面,識別的準確率是很低的。”

寧威認為,保險公司如果希望在寵物經濟領域得到更大的發展,除完善理賠機制外,未來還需要圍繞著寵物醫療等領域深化服務。

寧威表示:“如果從減少未來這種糾紛、促進寵物保險的發展角度上來說,可以在購買的時候單獨提醒或者彈出對話框提醒消費者,注意他購買的險種到底是什么樣的責任,讓供需雙方都能達到比較良性的互動。另外,如果說保險未來的發展,按照我們國家保險的要求,對他們的希望是越來越接近于實業,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人的話,我們會希望保險公司能夠提供各種健康管理服務。除了這種理賠之外,可能未來保險公司還應該更加深化自己的服務,往寵物醫療、各種周邊服務去滲透,慢慢從一個行業深入到另外一個行業。”

編輯:王勝留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