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在醫保門診就診(記者 池遠 攝)
去外地看病醫保能報銷嗎?特殊病種的報銷比例是多少?為什么醫保實際報銷和想象中不一樣?隨著醫保與民眾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市民在就醫過程中的心結。當遇到這類疑難時,該問誰、找誰,才能獲得專業又靠譜的解答?
近日,記者從福州市醫保局獲悉,福州在全國創新推出醫保門診服務模式,目前已推動29家定點醫療機構設立醫保門診。患者在這些醫院就診時,可以“邊看病 邊解惑”,同步享受便捷、專業的醫保政策咨詢和服務,進一步縱深拓展了“15分鐘醫保服務圈”的內涵。
不久前,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于山院區,24歲的劉子進(化名)眉頭緊鎖地來到設于門診四樓的“醫保門診”窗口。他正等待擇日住院進行手術,但另一個疾病的靶向藥開具時間也到了,需前往外院門診開藥。
“如果在辦理住院前,去外院開了藥,會不會影響后續手術的醫保報銷?”劉子進說。醫保門診工作人員耐心解釋,在正式辦理住院之前,門診開藥并不影響后續住院報銷,“這下可以安心治病了。”他舒了一口氣。
在福州,醫保門診不僅是患者的“醫保管家”,也正成為醫護人員身邊的“政策充電站”。晉安區醫院的醫生們借助醫保門診,厘清了門診長處方開藥、血液透析分級收費等實操疑問;長樂區中醫院則將其作為培訓課堂,幫助醫務人員理解復雜的DRG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推動新政策平穩落地。
晉安區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林建康對此深有體會,“對患者來說,醫保門診就像設在醫院里的醫保服務臺,看病時順道就能咨詢政策;對醫生而言,它又是隨身的政策智庫,幫助我們規范診療、精準執行醫保規則。”
全國首家探索醫保門診的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醫保辦副主任陳萍萍認為,當前醫保改革已進入深化和完善的新時期。她認為,打通政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關鍵在于讓公眾和廣大醫務人員能充分理解、用好政策,唯有破除醫保認知藩籬,福利才能惠及于民。
福州市醫保局以醫保門診為抓手,推動醫保服務走進醫院、走近群眾,把專業條款轉化為醫患都能聽懂的實用信息。在推廣過程中,市醫保局通過試點先行、總結經驗、全市鋪開,并出臺配套管理意見,明確醫保門診怎么建、誰來管、服務什么,確保服務規范、可持續。
截至今年10月,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晉安區醫院、閩侯縣總醫院等29家定點醫療機構的醫保門診已累計為1萬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詢與醫保服務,實現醫保業務“就近辦”、疑難問題“門口答”。
以“小切口”撬動醫保服務“大民生”,福州正通過醫保門診這一創新實踐,讓醫保政策和服務真正融入群眾看病就醫的現場,成為醫患雙方可信賴的一道橋梁。(記者 沐方婷 通訊員 謝鐘)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