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海口11月20日消息(記者 蔡文娟)11月19日,以“人工智能——智能交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主題的第二十屆中國智能交通大會在海南海口舉辦,來自國內外智能交通行業相關領域的領導、專家、企業代表等圍繞人工智能將如何塑造出行新場景、賦能交通發展新路徑等問題進行分享、探討。

大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蔡文娟 攝)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突破,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了重要部署,也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更為明晰的路徑指引。”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在開幕式上介紹,當前,交通運輸行業正在加快推動一體化融合、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安全化提升。發展智能交通是培育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重塑交通運輸產業形態和發展范式的重要戰略抓手。

“我國現在在向交通強國邁進。未來10年在邁進的進程當中,要不斷地推動交通科技的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會對我們交通的發展模式,包括交通相應的技術產生重要的變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王云鵬表示,未來交通系統的智能化將呈現三個方向:提升運載工具的智能化水平,實現交通要素間高效協同;提升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程度,以支撐自動駕駛的可靠運行;推動交通系統從人工干預向自主協同演進,實現真正的系統級智能躍遷。

外國客商向企業代表咨詢智能交通相關產品(央廣網記者 蔡文娟 攝)

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必棟則認為,人工智能正為交通領域帶來一場根本性的顛覆重構,“未來5到10年的出行,將是從‘趕路’到‘享受路’的質變,未來出行不用再做攻略、查路線,AI會全程幫你搞定。”

鄧必棟表示,最根本的變革是交通系統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智能決策”。這一轉變徹底改變了傳統依賴人工經驗的模式,使交通管理從效率和精準度有限的經驗決策,邁向能夠提前預判擁堵、識別隱患的智能新階段。此次他還帶來了廣西交科自主研發的交通大模型,計劃深化與海南交通行業的合作,推動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賦能行業智能化升級。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屆時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的進出更為便利,將為智能交通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無限的市場機遇。

“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新突破。”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智慧交通發展的新形勢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智能交通發展,2025年4月,海南成功入選全國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區域,智慧交通在海南擁有廣闊前景。本屆大會選擇在海南舉辦,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和社會各界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海南智慧交通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海南將依托“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重點發展智能港口、智能航運、智能路網和智慧民航,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推進“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及應用,打造具有熱帶海島特色的智能交通示范帶。

編輯:陶淦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