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至8月全省新增社會融資8000億元 金融創新服務湖北實體經濟強勁有力
編者按
金融活水潤荊楚,改革浪潮涌新篇。為全景展現湖北金融改革創新實踐,生動講述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湖北故事”,營造金融服務支點建設的濃厚氛圍,湖北日報自今日起推出“金融改革創新湖北故事”系列報道,深入剖析改革舉措背后的邏輯脈絡,立體呈現市場主體獲得感的真實變化,系統梳理可復制可推廣的“湖北經驗”,敬請關注。
實驗室里的成果,在學校就能獲得基金投資?依靠純信用當天就能獲得1000萬元貸款?硬科技企業未盈利也能迅速登陸A股?這些過去“不可能”發生的金融場景,如今迎著湖北金融改革創新的東風,正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湖北緊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線,全省金融業在一如既往服務好東風公司、三峽集團、中國信科、沿江高鐵、三峽水運新通道等重點制造業企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基礎上,持續開展聚焦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創新。
以“股權投資做引導、債權融資做增信、多層次資本市場公開募資做培育”為三大抓手,湖北重構政府引導基金體系,縱深推進“301”貸款改革,創新實施三項信用貸款改革,重塑企業掛牌上市服務體系等,構建起更加全面有效的金融生態,助力“51020”現代產業集群不斷成長壯大,為湖北支點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數據顯示,受一系列金融改革創新帶動,1至8月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305億元,同比多了813億元。截至9月末,湖北省各項貸款余額躍居中部第一,達到9.35萬億元,同比增長7.5%,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直接融資持續擴面增量,越來越多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發行債券和ABS、REITs等方式實現資產證券化。1至9月,全省直接融資規模(不含地方政府債券)5728.2億元,全省公司債、企業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長79.26%。
補齊從“0到1”短板,實現“創投+產投”雙輪驅動
11月,在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當代科技園內,武漢市太紫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正在聚焦半導體光刻工藝緊張忙碌,這家成立一年多的初創公司,依托“實驗室成果”闖入市場,楚天鳳鳴基金團隊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4月,在華中科技大學與長江產業集團聯合主辦的“創投進高!被顒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朱明強教授團隊的光刻膠項目備受關注。楚天鳳鳴基金團隊從核心專利歸屬、生產模式、下游對接、財務規劃、融資方案等方面給該項目提供了專業建議。5月,武漢市太紫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順利注冊,推動技術邁出實驗室。
過去,初創項目因風險高、前景難測,常被投資機構視為“燙手山芋”,鮮有基金敢于涉足。然而,“從0到1”的突破,恰恰是新興產業能否破繭成蝶、引領未來的關鍵一躍。
今年6月以來,我省以“創投+產投”雙輪驅動為引擎,構建起覆蓋創新全鏈條的基金矩陣。依托楚天鳳鳴科創母基金,精準錨定“從0到1”的原始創新階段,聯合武漢大學等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種子基金,讓實驗室的“金種子”破土而出;同時,與武漢、襄陽、宜昌等市及江城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共建區域性、行業性科創種子基金,打通從技術到市場的“最初一公里”。
眼下,政府種子基金進大賽、進高校、進科研院所、進市州等“四進”活動,“長江路演廳”“光谷青苗匯”等投資路演活動已經成為常態,推動基金與項目精準對接。楚天鳳鳴事業部總經理李磊介紹,各高校種子基金已經與潛在項目進行溝通對接,后續將陸續落地,讓更多實驗室里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構建聚焦科技創新、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引導基金體系。截至9月末,省引導基金參股設立基金23只、總規模924億元。此外,作為耐心資本的AIC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全省已實際落地6只,總規模66億元,已投資4個項目,合計5億元。據了解,上述基金將極大推動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等萬億級產業加快發展,培育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增長動能。
依靠信用就能貸款,三項信用貸款發放突破1300億元
武漢盛為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坐落于武漢光谷,是國內首家專業提供光通信和光傳感領域中高端芯片后端工藝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9月企業融資遇到困難;陔p方之前的合作,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為其推薦了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不到1小時,企業就在湖北科創智慧大腦平臺填寫完基礎信息,信用評級為A,當天就收到1000萬元貸款。
“這是從申請到放貸最快的一次!蔽錆h盛為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德明說,1000萬三年期,正好匹配企業研發—推向市場—回款周期,新的研發產品將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
今年上半年,聚焦緩解28.5萬戶科技企業、2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1900多萬農民群體融資難、融資貴,湖北推出了基于純信用評價授信的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農民個人和農村資產信用價值貸款改革。改革推出以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法人銀行因地制宜,積極參與。
來自省委金融辦的綜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各合作銀行共發放三項信用貸款1345.12億元。其中,發放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849.82億元、服務企業15721家;發放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21532筆、484.27億元;發放“兩農”信用貸款2586筆、11.03億元。
信用價值貸款,核心是價值評估是否可靠!斑^去,商業銀行也有自己的評估體系,但是種類繁多,不夠系統不夠全面!苯ㄔO銀行湖北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說,這一輪改革,政府“畫像”為銀行提供了更多的有效參考信息。
此外,其他信貸創新也層出不窮:聚焦長江綠色航運,武漢農商行在全省率先推出基于信用評價的“綠色船舶貸”,破解航運企業“造新船、買新船”的資金難;在湖北銀行,該行依托支農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聯合推出種苗伙伴貸,旨在解決初創科技企業“0到1”階段的融資難題……
重塑企業掛牌上市服務體系,禾元生物成為科創板成長層首批新注冊發行企業
10月28日,黃浦江畔的鑼聲激蕩,科創板的澎湃心跳隨之共鳴。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啟后首批過會企業的身份,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這也是我省第154家境內上市公司。
2013年,禾元生物還處于初創期。當時,其革命性的“稻米造血”技術尚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企業沒有收入來源,持續的研發投入卻刻不容緩。
武漢農商行光谷分行科技金融團隊便突破傳統信貸路徑,創新性地以專利權質押方式為禾元生物發放了1000萬元貸款。
今年,面對證監會重啟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機遇。省市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幫助企業清單化解決具體難題。
“比如,上市過程中合規證明的開具涉及多部門,在省委金融辦、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的幫助下,這些手續都很便捷。”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有了企業上市專項會商和管委會服務專班,禾元生物才能順利上市。
今年以來,湖北出臺了《新形勢下重塑企業掛牌上市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完善企業上市專項會商和綠色通道制度,健全價值發現、規范培育、融資對接、上市護航全鏈條服務機制。
截至目前,全省上市公司193家(境內154家、境外39家),境內外上市在審企業18家,省級上市后備“金種子”“銀種子”企業1355家,形成了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的新格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祎)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