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通“兩山”轉化新路徑 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平臺注冊用戶突破200萬

10月18日,全國首個深度融合五大資源環境要素的省級交易平臺——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在武漢上線運行。這一創新舉措,猶如一把“關鍵鑰匙”,開啟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新通道。

上線一個月以來,平臺注冊用戶已突破200萬,累計交易額650億元,累計融資規模達2576億元,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活力與發展潛力。

這份亮眼數據的背后,凝聚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歷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時代生態環境權益“漢交所”建設的部署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緊扣強化要素配置功能,會同湖北宏泰集團,全力推進平臺頂層設計與系統建設。

從8月中旬啟動建設,到9月底具備上線條件,再到10月18日正式亮相,整個建設周期緊、任務重,每一步都在與時間賽跑。項目團隊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精神,爭分奪秒啃下“硬骨頭”,為平臺高質量落地奠定基礎。

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平臺整合了碳排放權、排污權、生態產品、固廢資源、綠色金融五大功能,業務范疇橫跨生態、金融、經濟等多個領域,建設跨度大、專業要求高。

“這次平臺建設,既是對生態環境干部的一次實戰考驗,也是一次作風錘煉的練兵場。”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負責人介紹,面對跨領域挑戰,建設團隊里老同志們沖鋒在前、言傳身教,年輕同志則在攻堅一線得到淬煉、快速成長。

累了洗把臉,困了打個盹接著干……在那段全力沖刺的日子里,加班加點、晝夜奮戰成為團隊的工作常態。平臺建設專用電腦里,有序排列著數個G的材料文件,他們感慨道:“那段時間,我們修改方案的頻率,幾乎是以分鐘為單位。”

平臺順利上線,并非工作的終點,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錨定“全面建成制度更加健全、市場豐富多元、服務體系完善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權益交易中心”這一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從完善系統功能、提升交易活躍度,到擴大服務范圍與影響力,全方位推進平臺優化升級。

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通向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平臺不僅為全國范圍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市場化樣板,更以其先行先試的實踐,為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做出“湖北貢獻”。

展望未來,隨著平臺持續穩健運營,更多綠水青山將在這里“流金淌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綠色動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鄲 通訊員 潘焱 李斌)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