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環境真是太好了,大街小巷鋪上了平整的瀝青路面,小區里‘飛線’不見了,還增加了不少小游園小景觀。”清晨的桂東縣三臺山廣場上,聊起近五年來的變化,市民郭北勁老人滿滿的幸福。
五年來,桂東縣緊盯“全民幸福小城”建設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治理精細化、規范化、人性化,從基礎設施完善到人居環境優化,從服務效能提升到安全底線筑牢,讓城市更有溫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系統謀劃,城市布局更合理
建設“全民幸福小城”,是一場以民為本的“幸福接力”。桂東縣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著力“為群眾辦實事”,系統推進基礎設施升級與城市品質提升。
針對城區內澇痛點,實施東城區、中心城區排水防澇改造,按“分區域收集、分段分流”思路,新建及改造政務中心至縱一路等路段雨水管網,徹底解決“大雨大淹、小雨小淹”問題。同時,建成東城區草堂河北岸綜合開發、宋林嘉園沿江路改造等十余個工程,打通多條“斷頭路”,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完成沿江棧道二期、羅霄廣場蝴蝶雨棚維修、桂花大道思源學校路段拓寬等工程,讓出行更順暢。
老舊小區改造同樣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強弱電、消防安全等綜合升級,累計改造16個小區,面積超34.5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四千余戶。郭北勁所在小區不僅實現道路“白改黑”1000余平方米、鋪設管網1700米,還新增智能充電棚,“蜘蛛網”消失、路燈更亮,“舊貌換新顏”的喜悅洋溢在居民臉上。
精繡家園,人居環境更舒心
桂東縣將城市視為有機生命體,五年來持續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推進“口袋公園”與綠道綠廊建設,建成2處百平方米內小游園,改造提升6個小游園;在桂東大道、桂花大道等主干道及公園綠地,補植雞冠花、孔雀草等草花4萬株,增植紅繼木、杜鵑等苗木,“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成為市民日常。
公共服務設施同步完善,新建公廁7座、改建7座,優化無障礙配置與引導標識;實施生活垃圾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更新改造,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新建4處小型分類投放裝置,設置101處分類投放廂房、308個果皮箱,“潔凈美”成為城鄉直觀底色。此外,投入1000萬元對東華路、迎賓路、解放路等人行道精細化維修,更新透水磚、路沿石,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民生福祉,教育醫療暖民心
教育提質讓成長之路更通暢。中國中鐵捐建的寨前中學2023年春季學期投用,1萬多平方米新校園容納800余名學生,山里娃用上標準實驗室和運動場;全縣完成5所學校運動場改造,桂東一中“特立體藝館”提前建成。硬件升級帶動質量躍升,中考教育教學質量抽測整體水平居全市前列,并在全市作典型發言,學子更在全國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示大賽斬獲10項一等獎,一中學子鐘瀛在湖南省第六屆中學生運動會100米競賽中斬獲金牌,破省紀錄。2025年10月18日,在推進“校友回湘”工作中,萬千校友加入桂東教育發展“智囊團”,成為桂東“四城”建設的“生力軍”,為中國式現代化新桂東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能量。
醫療升級破解“看病遠、看病難”。縣人民醫院新內科大樓投用,縣中醫醫院中醫特色診療中心建成,5G智慧醫療急救系統全面啟用;完成四都鎮新柳村等12個村衛生室新建改造,漚江鎮白坪村等66個衛生室新增健康一體機、“五合一”讀卡器,村醫何勇志說“村民不用動不動往縣城跑”。“健康下鄉”義診常態化,2025年10月沙田鎮徑口村義診服務400余人次,專家上門調藥獲點贊;127個村衛生室醫保報賬全覆蓋,“跨省通辦”讓李先生在廣州住院出院即報3882元,醫保服務更貼心。
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有溫度
小設施承載大關懷。桂東縣在羅霄廣場等人流密集區設“城市驛站”,為環衛工人、交警等戶外工作者及市民提供飲水、充電、閱讀服務,成為“暖民心工程”。
創新“網格+”治理模式,將縣城劃分為36個網格,每個網格由城管、交警、社區人員組成“微治理”包保團隊,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網格員既是政策傳遞員,也是訴求收集員,“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成常態。同時,推行柔性執法,對占道經營、亂停亂放 “先勸導、后規范”;針對停車難、充電亂,利用閑置地塊新建機動車位670個、非機動車位875個,建小型充電樁64處,主次干道新增機動車位559個、非機動車位462個,切實緩解民生難題。
筑牢底線,城市運行更安心
城市安全是幸福基石。燃氣安全方面,實施縣城區燃氣管網改造,解決用戶端管控、保障房及學校食堂用氣等難點;推進燃氣管理信息化,完善氣瓶全流程數字化溯源,完成村級服務網點布局,安全與服務“雙覆蓋”。
亮化工程守護夜間安全,完成三臺山廣場周邊樓宇亮化新裝、漚江河河道亮化修復,在高橋路口、紅綠燈路口加裝高桿燈;結合常態化市容整治與校園周邊治理,營造明亮、有序、安心的城市環境。如今的桂東,森林覆蓋率81.97%,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七年全省第一,“中國氧都”名副其實。
美化促產,文明新風潤山城
城市美化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普樂鎮東水村將廢棄礦坑修復成油茶觀光園,萬洋山等景區串起15萬畝茶園形成“四季業態”,2025年暑季3個月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民宿從2020年312家增至1025家、床位2.8萬張,青竹村139家民宿戶均年收入超15萬元,村民李娟返鄉開民宿收入翻兩倍。2025年前三季度,全縣接待游客235.97萬人次、旅游收入27.29億元,分別增長8.66%和10.5%,1.5萬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文明新風浸潤人心。5名“中國好人”、13名“湖南好人”引領風尚,公交車上初中生暈厥后司機改道送醫、乘客接力救援成常態;“1+24+124”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實現縣鄉村全覆蓋,2025年開展活動1400余場次,受益6.8萬余人次,“千年鳥道護鳥飛”獲評全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槐村村、春風村、青竹村等獲評“全國文明村”,縣級以上文明鄉鎮占比100%、文明村占比75%。
五年耕耘,碩果盈枝。這座連續24年全省“平安縣”、新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小城,用實干回應民聲、以擔當破解難題。展望未來,桂東將繼續堅守為民初心,深化“全民幸福小城”建設,讓群眾在城市發展中收獲更多幸福。(來源:桂東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