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千頭萬緒,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抓手?湖南省洞口縣渣坪鄉的渣坪、大葉、客溪三個村,用各自的實踐給出了精彩回答。他們從不同側面發力,共同繪就了一幅黨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動圖景。
渣坪村:“四步工作法”讓村莊煥新顏
走進渣坪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道路和井然有序的庭院,這番變化,得益于村里推行的人居環境整治“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是筑牢“底盤”,確保垃圾清運“不斷檔”,做到日常垃圾日產日清,面對節假日垃圾量倍增的壓力,靈活提高轉,以高效動態管理守住了村容整潔的第一道防線。第二步是“紅色引領”,發揮黨員作用,建立“片長、組長、鄰長”聯動機制,帶動村民在“周五大掃除日”一齊動手,讓愛護環境成為新風尚。第三步是“精準破題”,通過新建農貿市場根治馬路集市頑疾,還將環境教育融入課堂,讓孩子們在打掃“放學路”中擯棄垃圾亂丟的習慣,實現了“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良性循環。第四步是“積分激勵”,用積分兌換物品的形式,讓村民從“要我干凈”變成了“我要干凈”。這套環環相扣的“組合拳”,打造出了渣坪村的靚麗新顏。
客溪村:“接地氣”筑牢安全防線
鄉村治理,安全是底線。客溪村探索出的“院落會+敲門行動+宣傳巡查”模式,讓安全生產工作變得格外“接地氣”。
沒有枯燥的大會,鄉村干部們把“安全課堂”搬到村民的院落里,與村民們搬個小板凳圍坐在一起,用鄉音土話講案例、拉家常,讓安全知識入腦入心。對于獨居老人等重點家庭,黨員干部們主動“敲門”,上門宣傳用火用電安全,同時為其檢查線路、排查隱患,送去溫暖與關懷。平日里,村組干部們也常帶著“大喇叭”時刻巡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醒,發現危險行為則及時勸阻,織就了一張安全防護網。

田舍山居新顏(洞口縣委宣傳部 供圖)
大葉村:“常態化”守護綠水青山
“老伯,您可太勤快了,田里稻草剛曬干了就準備清理了啊,但是可千萬不能燒,咱們這是禁燒區,稻草燒起來煙霧太大了,太影響空氣質量啦,周邊還住著這么多鄉親呢”,這是大葉村的村干部日常巡查發現打算燒稻草的謝老漢正在勸阻。近年來,大葉村將目光聚焦于生態環境保護,他們相信,好環境是“管”出來的,更是“守”出來的。
村里將秸稈禁燒、河道保潔和庭院衛生這三件事,作為常態化的硬任務來抓。鄉村干部們深入田間地頭宣傳巡邏,守護藍天白云;保潔員和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道,重現水清岸綠;村民們則被動員起來,打掃自家庭院,爭創“美麗庭院”。日久天長,這些行動漸漸從任務變成了習慣,村民的環保意識顯著提升,綠水青山成了大葉村最動人的底色。
從渣坪村的“環境整治”到客溪村的“安全防線”,再到大葉村的“生態守護”,渣坪鄉這幾個村莊的實踐看似不同,內核卻一致:堅持黨建引領,緊緊依靠群眾,用符合村情、貼近民心的“實招”“硬招”,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共同書寫著鄉村有效治理的精彩篇章。(來源:洞口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