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 馮方)11月18日,由中金財富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合推出的《擁抱金融健康》普惠金融白皮書在京發布。在發布會上,中金公司黨委委員、管委會成員,中金財富黨委書記、總裁王建力表示,我國居民與中小企業金融健康發展面臨四大機遇,包括政策導向明確、市場需求迫切、科技賦能強勁、生態協同初現等,財富管理行業要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生態,著力加強金融健康能力建設。

王建力指出,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從“廣覆蓋”邁向“高質量”的核心標志,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五五”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十五五”規劃建議專門就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作出重要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亟需通過財富管理優化居民資產結構,通過資本市場賦能中小企業創新。

他表示,白皮書揭示的關鍵課題,與“十五五”時期統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高度契合:對于居民,要推動財富管理從房產依賴轉向多元配置,積極響應證監會關于“完善‘長錢長投’市場生態”的部署,讓更多人通過權益市場共享發展紅利;對于企業,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激活科創動能,為民營經濟注入金融活水;對于行業,要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生態,將金融健康融入國家普惠金融體系,著力加強金融健康能力建設。

王建力提到,白皮書描繪了一幅當前我國居民與中小企業金融健康的“剖面圖”,揭示了部分群體金融能力有待提升、數字技術可能帶來新型數字金融風險、中小企業綜合性金融服務供給仍顯不足等問題。

他指出,挑戰固然存在,但機遇也同樣巨大:一是政策導向明確。 國家始終把人民富裕、民生保障與高質量發展放在重要位置,這為推進金融健康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市場需求迫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居民財富積累和投資理財意識逐步覺醒,中小企業主對精細化財務管理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三是科技賦能強勁。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為精準評估個人或企業的金融健康狀況,開發個性化、預防性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提供了強大工具。四是生態協同初現。金融企業、科技公司、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正加速匯聚,共同探索提升金融健康的有效路徑。

王建力表示,中金財富將以白皮書研究成果為指引,在三大領域深化探索:一是當好居民財富的“守護者”,堅定推進買方投顧轉型,通過專業配置引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自主研發數字化工具體系,讓財富管理更穩健、更可持續。二是當好中小企業的“賦能者”,依托中金公司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中金金禾”全方位深度賦能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三是當好金融改革的“攻堅者”,期待完善制度供給,將金融健康納入普惠金融核心指標,加快買方投顧模式推廣;建議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構建覆蓋“普惠信貸-普惠理財-普惠保險”的服務閉環,拓寬長期資金入市渠道,讓個人養老金、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國家科技自強戰略。

編輯:冀文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