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 齊智穎 實習記者 劉子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已深植神州大地二十年,深刻闡明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在國家大力推進 “雙碳” 目標的戰略背景下,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成為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關鍵力量。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領軍者,中信證券自 2014 年取得中國證監會首個自營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無異議函以來,始終將碳金融業務置于戰略核心位置,以一系列開創性實踐打通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連接通道,用金融活水澆灌綠水青山,為“雙碳”目標落地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戰略先行:錨定“雙碳”目標構建綠色金融發展藍圖
中信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21年提出“兩增一減”低碳發展戰略,其中第一“增” 便明確指出中信的綠色金融要為產業低碳化轉型提供融資解決方案,這一戰略部署為中信證券開展碳金融業務指明了方向。
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高度出發,中信證券將綠色金融理念融入業務全流程,通過不斷完善碳金融服務體系,為控排及減排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金融支持,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中信證券黨委委員、財務負責人張皓表示,作為綠色金融的積極踐行者,中信證券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公司持續向綠色金融領域傾斜資源,作為國內碳金融創新的開拓者和先行者,長期致力于服務碳市場功能提升,在全國范圍內為控排及減排企業提供碳交易及碳金融綜合服務,助其降低履約成本、獲取降碳資金、實現碳減排收益,推動傳統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在具體實踐中,中信證券緊密結合國家政策要求,率先布局碳金融領域。作為國內碳金融創新的開拓者和先行者,中信證券始終緊跟國家政策步伐,將政策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業務實踐,在碳交易、碳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成為連接政策與市場、推動綠色金融落地的重要橋梁。
行業引領:以創新實踐樹立碳金融發展標桿
自涉足碳金融領域以來,中信證券憑借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強大的創新能力,在碳金融領域不斷突破,落地多項“全國首單”業務,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有力帶動了整體行業的進步。
2014年,中信證券取得中國證監會首個自營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無異議函,開啟了證券公司參與碳市場的先河。此后,公司不斷刷新碳金融業務的“首次”紀錄:落地國內首批碳資產交易,為碳資產流通搭建了早期通道;完成全國首筆碳資產回購交易,將回購這一成熟的金融工具創新性地引入碳市場,為企業盤活碳資產提供了新思路;開展全國首筆碳資產掉期交易,豐富了碳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創設全國首單碳資產質押貸款風險緩釋工具,有效降低了碳資產質押融資的風險,推動了碳資產質押融資業務的發展。
模式創新:多元化業務體系賦能綠色發展
為更好地服務碳市場和實體經濟綠色轉型,中信證券構建了多元化的碳金融業務模式,涵蓋碳資產投資交易、碳資產回購交易、碳資產交易詢價服務、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投資交易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碳金融服務體系。
據介紹,在碳資產投資交易方面,中信證券憑借廣泛的客戶渠道、成熟完善的交易機制,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碳配額與核證自愿減排量的雙向報價與交易服務,幫助企業降低因市場流動性不足產生的交易成本。
碳資產回購交易業務方面,中信證券充分發揮金融與碳領域頭部機構的專業優勢,在落地國內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交易的基礎上,持續探索,協助湖北、上海、天津等多個碳交易試點陸續發布回購交易業務細則,并創設推出國內首份制式化回購協議范本,為國內碳市場數千家參與主體提供符合市場規律、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樣板與實踐經驗。
碳資產交易詢價服務是中信證券針對碳市場部分時段、部分區域流動性低的特點推出的特色服務。在流動性較低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往往難以快速找到合適的交易對手方,導致碳資產交易效率低下。中信證券充分發揮自身信息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協助客戶進行詢價,主動為客戶尋找交易對手方,促成交易達成,助力碳市場流動性和有效性提升。
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投資交易領域,中信證券為減排項目業主提供從項目開發到收益變現的全流程支持。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開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許多企業因擔心前期成本和項目風險而猶豫不前。中信證券通過投資參與減排項目,為項目業主分擔前期開發成本和風險,同時利用自身專業能力協助項目業主開展項目設計、備案、核證等工作,推動項目順利實施。項目產生核證自愿減排量后,中信證券協助業主進行交易變現,確保企業能夠及時獲取減排收益。這種模式不僅有效分散了項目開發風險與成本,激發了企業參與自愿減排項目的積極性,還推動了更多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領域,為溫室氣體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
成效顯著:激活碳市場活力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經過多年的深耕與實踐,中信證券的碳金融業務已取得顯著成效,為眾多實體企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以碳回購交易為例,張皓表示,回購交易是證券市場中常見的短期資金融通工具,但由于國內碳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基礎設施不完善,證券公司與實體企業開展碳資產回購交易面臨諸多阻礙。中信證券通過創新推出碳資產回購融資工具,為控排企業提供了盤活碳資產、融取低成本降碳資金的渠道,激發了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的積極性。
2024年1月25日,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達成天津地區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交易,此次合作是在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支持下,并在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指導見證下所達成的一項碳金融創新。
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作為高排放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碳減排壓力和資金需求。中信證券為其量身定制了碳資產回購交易方案,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數千萬元的融資支持,還支持企業將資金投向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通過技術改造,天津鋼管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強度,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這筆交易的影響遠超一次單純的融資行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更深遠的推動。”天津鋼管總會計師彭強表示,這筆碳資產回購交易,直接幫助公司在融資、降本和轉型方面獲益。其一是,拓展融資渠道,盤活碳資產;其二是,降低資金成本,助力降本增效;其三是,定向降碳投資,推動綠色轉型。
“從本次業務落地和長期的戰略合作來看,雙方合作達到了預期目標。企業成功盤活了碳資產、拓寬了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與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展望未來,我們期望中信證券不僅在碳金融產品創新上持續發力,更能提供全方位、跨市場、多層次的綠色金融支持,攜手共同迎接‘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彭強強調。
截至目前,中信證券在碳金融領域的服務已覆蓋鋼鐵、水泥、供熱、電力等多個高耗能行業,累計服務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資金支持規模持續擴大,碳減排成效逐步顯現。公司的碳金融業務不僅得到了企業的廣泛認可,還獲得了市場和監管部門的高度評價,成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的典范。
當前,我國 “雙碳” 目標推進正處于關鍵時期,碳市場建設不斷加速,綠色金融需求持續增長。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業務創新方面,中信證券將進一步探索碳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方向;在服務升級方面,中信證券將進一步完善碳金融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精準性;在社會責任方面,中信證券將進一步發揮頭部金融機構的引領作用,為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中信力量。
中信證券表示,將繼續堅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以更高的戰略站位、更強的創新能力、更優的服務水平,持續深化碳金融業務發展,為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