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期間,一張照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幾名身著橙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坐在長凳上,抬頭仰望天空中呼嘯而過的戰鷹。他們的目光,飽含人民群眾對“大國之翼”的自豪和對加快建設強大人民空軍的期盼。
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全國多地通過多種形式為人民空軍“慶祝生日”:在許多城市的機場、地鐵、商場、標志性建筑等,主題宣傳片循環播放,“燈光秀”表演點亮夜空,人們爭相與“空軍藍”合影……一場場活動,成為一堂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請看一組報道。
——編者
祖國的藍天,我們一起守護
——多地軍地合力開展航空航天主題國防教育活動掃描

華坪女高學生走進空軍某部參觀。(陳李強 攝)
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大山的孩子”愛國防
■楊白冰 吳勁梅
“這是在九三閱兵中受閱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戰機殲-20S模型,今天將它送給學校。”近日,一位退役軍人走進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向“七一勛章”獲得者、校長張桂梅贈送一架戰機模型,作為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教具。
此次捐贈并非華坪女高首次與空軍結緣。自2018年起,張桂梅每年組織開展“國防教育實踐課”活動,帶領學生到當地空軍駐軍部隊近距離了解部隊建設發展,增強國防意識。
“他們的臉龐稚嫩,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2023年10月,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140余名師生走進南部戰區空軍某部。戰機前,張桂梅帶領師生為官兵演唱歌曲《萬疆》,傳遞對部隊的熱愛與向往。
2024年8月,張桂梅帶著300余名學生來到空軍某部參觀見學。“姐姐,女生可以考軍校嗎?”“姐姐,女生當兵身高要求是多少?我有一個胎記影響入伍嗎?”該旅一名女干事以自己從大學校園入伍并通過努力成功提干的經歷,為學生們一一作答。
在張桂梅看來,國防教育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她創新教學方法,在華坪女高開展常態化國防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國防教育授課,開展軍事訓練和國防知識競賽,定期組織師生到軍營參觀。“這些‘大山的孩子’將來都是國家的棟梁,應當盡早在她們心中埋下熱愛國防的種子,讓她們懂得什么是家國情懷。”張桂梅常說。
畢業于華坪女高的李世漪,2021年大學畢業后報名參軍,入伍到空軍某部,成為一名通信兵,如今她已順利轉改軍士。
“張媽媽,祝您教師節快樂!”9月,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空軍某部官兵專程來到華坪女高看望張桂梅,同時鼓勵女高學生踴躍報名參軍。
如今,坐落于滇西高原的華坪女高,與“空軍藍”已結下不解之緣。“我們培養的不僅是大學生,更是對國家有用的人。”華坪女高已構建一套“紅色教育”體系: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校園里處處可見國防教育展板,教室中張貼著全軍十大英模掛像,國防教育之花在校園絢爛綻放。

南京市小營小學老師指導學生試飛自制火箭。(王艷秋 攝)
江蘇省南京市小營小學
愛上藍天的“小小兵”
■唐鎖 練紅寧
“3,2,1,放!”
江蘇省南京市小營小學校園里,四年級六班學生牛陳宇、許弼祥和劉思辰手持自制的“彈力火箭四號”,進行第3次試發射。口令發出,“火箭”直沖天空,上升到預定高度后,降落傘打開,帶著“火箭”緩緩飄落。
“成功啦!”他們開心地歡呼起來。
這3名學生是小營小學“小小兵航空研究院”攻關小組成員。不久前,他們接到老師下達的“航空探索挑戰”任務:制作一支能自主發射的火箭,在學校舉辦的發布會上展示。討論制作方案時,有學生覺得做“水火箭”材料更簡易,有人提出“試試彈力火箭,更有新意”。最后,他們決定制作后者。
許弼祥從爺爺的工具房找來幾根樹枝,牛陳宇帶來家里的空可樂瓶,劉思辰則拿出自己的竹蜻蜓玩具。“樹枝做彈弓架,竹蜻蜓當螺旋槳,可樂瓶剪成火箭的形狀。”在發布會上,牛陳宇介紹他們的制作過程及試發射經歷,“第一次試發射的時候,‘火箭’歪歪扭扭飛了半米高就掉下來,第二次剛升過頭頂,‘箭體’又一次砸了下來。”當他們垂頭喪氣時,學生張舒堯走了過來。“我查過資料,彈力火箭的皮筋數量很關鍵。”她指著設計圖建議,“你們可以多綁幾根皮筋,再把竹蜻蜓的葉片改大一點。”他們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改進,把竹蜻蜓的葉片剪得更寬,用熱熔膠牢牢粘在箭體上,第三次試發射最終成功。
“‘熱情+堅持+創造力’就會成功,你們離真正的航天工程師又近了一步!”講評環節,科學指導老師陳艷艷說。
南京市小營小學是首批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2022年,在部隊支持下,學校建成東部戰區空軍青少年航空體驗館,配備仿真模型、互動觸屏、3D全息投影、飛行模擬器等設施,為學生提供專業翔實的航空航天知識普及。運-20機艙模型內的VR觀影和虛擬換裝最受師生歡迎。大家不僅可以戴上VR眼鏡,身臨其境觀看影片,還能進行虛擬換裝,模擬穿上飛行服、戴上飛行頭盔等。
為了幫助學生們培養航空興趣、激發創新動力,學校還邀請相關專家和部隊官兵開辦專題講座,成立“小小兵航空研究院”,在老師指導下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動手實踐探索。
走進小營小學校園,“小營號”飛機模型、擺放著軍事訓練器材的“我是小小兵”國防園、“雛鷹·志”國防文化墻……軍事航空元素遍布校園各個角落。
“我們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為童心插上飛翔的翅膀,播撒強國強軍、心系國防的種子,培養愛祖國、樂探究、勇創新的新時代少年。”校長戴守能介紹,學校將繼續發揮資源優勢,與招飛中心、部隊軍史館等單位共建合作,讓更多學生努力成長為國家棟梁。

長春市民在藍天公園參觀。(王昱 攝)
吉林省長春市藍天公園
這里的航展“不落幕”
■張煥榮 王昱
深秋時節,天氣轉涼,位于吉林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附近的長春市藍天公園,卻熱鬧不減。
在公園“天空之眼”景觀區域,航空航天主題園林微景觀隨處可見。前不久,由長春市委、市政府多部門聯合組織的“航空盛宴逐夢藍天”主題園林微景觀設計技能競賽落下帷幕,“共筑藍天夢”“飛越寰宇”“飛天·逐夢”等數十件獲獎作品在園區展出,吸引不少群眾駐足。
長春市綠園區園林管理中心參賽隊伍設計的“飛越寰宇”景觀,讓兩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機殲-5和殲-35,以騰空而起的姿態“同框”。戰機之間串聯的藍色條帶螺旋上升,寓意人民空軍不斷發展壯大。
“媽媽,長大后我也能開上先進戰機嗎?”景觀旁,一名小女孩問道。媽媽回答:“當然可以,但你得先當上飛行員。”
藍天公園開放之際,正值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開幕之時。作為航展重要配套區域,當殲-20長空展翼、“紅鷹”表演隊演繹驚險特技動作時,公園觀景臺成為沉浸式國防教育課堂。許多沒有預約到航展門票的群眾,在這里眺望先進戰機翱翔藍天。“運油-20的空中加油能力如何”“空警-500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航展間隙,“飛鳥市集”的航空知識互動問答區吸引大批群眾參與。
航展落幕,藍天公園的國防課堂并未斷線。漫步公園,筆者發現,國防教育元素融入景觀設計。城建部門精心打造的“十里航跡路、百年航空史”主題游覽路線,串聯起中國航空事業從起步到騰飛的關鍵節點,等比例還原的戰機模型整齊陳列,輔以翔實的圖文介紹。
夜幕降臨,公園內,《我愛祖國的藍天》演出與無人機表演遙相呼應。“這座占地百余公頃,集休閑、娛樂和國防教育功能于一體的航空主題公園,不僅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閑好去處,更以‘航空+文旅’的融合創新模式,為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注入新動能。”藍天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們將在公園常態化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打造‘不落幕的航空課堂’。”

烏魯木齊市第135中學航空教育實驗班學生上國防教育課。(魏宏濤 攝)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35中學
托舉“雛鷹”的實驗班
■周葉青
秋日晨曦中,遠處天山山脈覆蓋著皚皚白雪,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35中學的操場上傳來陣陣口號聲。一群身著迷彩服的少年正在進行抗眩暈訓練,旋轉、平衡、俯沖模擬,動作一氣呵成。
他們是新疆首個航空教育實驗班的學生,也是學校空軍主題國防教育最活躍的成員。
2025年7月,學校面向全市4萬余名初三學生展開特殊選拔,嚴格按飛行員標準體檢,再結合中考成績擇優錄取。最終,30名少年脫穎而出,成為航空教育實驗班的新生。
“這次選拔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尋找對藍天有向往、對國防有熱忱的青少年。”學校黨支部書記劉文清介紹,航空教育實驗班的成立是學校“雄鷹奮翅”國防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學校以航空教育實驗班為牽引,將空軍主題國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點燃學子們逐夢空天的熱情。
一天兩個30分鐘的大課間,是實驗班學生的專項體能訓練時間。他們還利用晚自習時間,學習航空航天理論知識。“抗眩暈訓練非常考驗意志力,但一想到駕駛戰機直沖云霄的場景,我就覺得再難也能克服。”學生曾寧宇在訓練日志中寫道。
航空教育實驗班的成立,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全校國防教育的漣漪。學校總結推廣實驗班經驗,推出“五個一”國防教育活動:每周一次軍事講座、每月一次軍營參觀、每學期一次模擬對抗演練、每年一次國防體育節、每屆一次航空主題研學。
在近期舉辦的“空天知識競賽”中,全校千余名學生參與角逐;學生自發成立航模制作、戰爭史及輕武器研究等5個軍事類社團;在各大軍事院校的招生宣講會上,禮堂座無虛席……“航空班的榜樣力量,讓更多學生意識到國防是每個人的責任。”校長李國華說,“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國防建設的參與者。”
夕陽西下,航空教育實驗班學生結束訓練,列隊走過操場一旁矗立的空軍戰鷹主題雕塑。晚霞映紅了天空,整齊的隊列、準備起飛的戰鷹剪影與“矢志空天、追求卓越”的標語交相輝映。
(制圖:扈碩)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