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青春氣息往往昭示著其創新動能與發展潛力。

在江蘇昆山,這個居民平均年齡僅36.18歲的年輕城市,有89.6萬名青年創新創業。這些年輕人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直接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為昆山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昆山連續21年位列全國百強縣榜首,2022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6.7億元,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日前,江蘇U35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車駛入昆山,昆山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同步揭牌成立。100余名青年科技人才、產業專家、投資機構代表等齊聚陽澄湖畔,交流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生態構建,見證青年科技人才與創新城市的雙向奔赴。

“創意是源泉,創新是過程,創業是結果。”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莊茁道出“三創”鏈條的內在邏輯。

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教授莊超群對此深有感觸,其團隊研發的智能監控平臺,通過對藥廠運行數據的實時深度分析,不僅能精準識別系統故障區間,還能讓能源消耗顯著降低。

會場內外,多元融合的創新氛圍隨處可見。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業者與投資人深入探討市場定位,青年科學家圍繞技術細節展開熱烈討論……江蘇智先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臧昊感慨,這里不僅能展示創新成果,更能從不同領域的專家那里獲得啟發,這種跨界交流的價值難以估量。

“傾注大量心血的科研成果,當然希望能夠真正落地,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價值。”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賀堯道出了許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聲。他此次前來,正是希望與昆山當地企業對接合作,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或聯合攻關。

在團昆山市委的組織下,青年科技人才分組赴昆山開發區、昆山高新區、張浦鎮重點企業參觀調研,實地了解產業需求,與企業技術負責人面對面交流,為后續的產學研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多名參加本次活動的青年科技人才表示,昆山不僅有完善的產業生態,更有讓他們安心創業的支持政策。

“昆山全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構建起‘1+N+X’人才政策體系,用最大的誠意和溫度回應青年科技人才的核心訴求。”昆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勇介紹。

在這里,青年人才不僅可以享受最長30天的人才驛站免費住宿,應屆生還可獲得每月最高1500元的租房補貼,更有最高300萬元的房票補貼;涵蓋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緊缺人才、儲備人才、通用人才的引育機制,為各類人才提供精準的“適配通道”。

創新也離不開資本的滋養。根據昆山相關政策,創新平臺項目最高可獲兩億元支持,團隊、個人項目最高分別可獲1億元、2000萬元支持。德諾資本高級合伙人李彥從投資人視角分析道,在當前的國際競爭格局下,投資人會更加看重創新創業團隊的技術實力和產業情懷,投資也需更多耐心和遠見。昆山的政策設計精準把握了這些關鍵點,為創新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昆山是人才高地,有條件有能力建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人才創業平臺。”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楊東寧建議,這個平臺應具備五大功能,包括促進人才要素流通的交易功能、構建創新人才網絡的社區功能、樹立行業發展標桿的對標功能、提供專業創業輔導的指導功能、支持持續成長創新的發展功能。如此方能真正實現“匯聚天下人才,服務天下人才”的愿景。

這一愿景正在昆山逐步化為現實。隨著昆山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和市科創“青”友團聯盟的成立,多方力量協同配合,將共同構建起充滿生機的創新生態系統。

“這不僅是技術成果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合作,更是青春力量與科創熱力的雙向奔赴。”團江蘇省委副書記張永意說。

編輯:王祺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