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萌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帶著對歷史的好奇、對革命精神的追尋,用更年輕、更多元的方式擁抱紅色文化。近日,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山西省武鄉縣舉辦,眾多“00后”跳出傳統敘事框架,講述著青春視角下,更新、更潮的紅色旅游創意策劃。
大賽在作品類別上分為紅色旅游線路設計、營銷方案策劃、文創產品設計、紅色足跡微視頻、紅色精神微講解、紅色故事微漫畫六大賽道。自今年4月賽事啟動以來,迅速掀起紅色創意熱潮,共吸引全國1001所高校、6002支隊伍、3萬余名師生踴躍參與。經過激烈角逐,60支團隊晉級總決賽。
決賽期間,參賽師生圍繞武鄉紅色資源開展的情景劇、微漫畫、“武鄉紅”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創作,將紅色歷史轉化為可感知、可傳播、可傳承的文化作品。
紅色旅游線路設計賽道中,榮獲特等獎的重慶師范大學“星火相傳”團隊扎根山西武鄉真實抗戰史,設計了針對初高中學生的數字化實景紅色研學劇本《太行舊簿1940》。
“關于戰爭體驗的研學并不少見,設計前我們就在思考,如何讓那段艱難歲月真正觸動今天的學生?最后發現,答案就在于‘人民’二字。”“星火相傳”團隊負責人張琛介紹,團隊創新性地從山西群眾的視角出發,選擇兒童、民兵與婦女3個角度,以武鄉當地各類紅色資源為載體,設計了3條研學路線。
3條路線、3種身份,但不是3個孤立的故事。在他們的設計中,所有參與研學的學生將在數字化平臺的統一調度下,合作完成最終的“關家垴外圍協同作戰”模擬任務,在模擬演練中深刻領悟人民戰爭的精髓。
紅色故事微漫畫賽道中,來自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緋紅誓約”團隊的作品《太行英魂——魏拯民的抗戰傳奇》,以抗日英烈魏拯民的真實經歷為脈絡,通過4個層次展開講述。作品中,飛雪、密林、紅旗等元素展現了環境的艱苦與戰士們意志的堅定。結尾處歷史烽火與現代長治同屏對照,傳遞出“山河已無恙,精神永流傳”的動人主旨。
“我們通過紅色地標、實景劇本殺、少年軍校等青年喜愛的形式,讓魏拯民的故事走出紀念館,走進年輕人的生活。”“緋紅誓約”團隊負責人劉杉杉說。
文創產品設計賽道中,北京理工大學的“文遺復興”團隊的作品《三晉烽火》,用活潑生動的現場演繹為觀眾介紹了這款紅色教育桌游的游戲機制、角色設置、多元玩法,獲得一等獎。“文遺復興”團隊負責人許若炎說:“這款桌游以山西抗戰為背景,把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真實事件融入游戲,讓玩家在一系列互動中,實實在在感受當年抗戰的艱難,讓紅色精神活在當下。”
經過決賽,中國傳媒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重慶師范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重慶財經學院6支隊伍獲特等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18支隊伍獲一等獎,太原理工大學等31支隊伍獲二等獎。
一位決賽評委感慨:“學生們充滿創意,今年的決賽作品既生動再現了英雄事跡和抗戰歷史,又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行思路,為紅色旅游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注入了新活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生崔博宇連續3年參賽,他說:“革命精神激勵著我在講解中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并將對歷史的敬畏轉化為富有感染力的青年敘事。”南開大學學生劉新宇說:“我們通過設計沉浸式路線,讓紅色文化被看見、被理解、被熱愛。”
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是當前面向全國大學生的規模較大、參賽人數較多的紅色旅游專業賽事。10余年來,參賽團隊走進陜西、河南、貴州等地的革命老區,在行走中感悟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在實踐中弘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展現時代風采。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