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在廣州開幕。本屆全運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賽期最長、承辦城市最多的一屆全運會,由廣州、深圳等廣東的17個城市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承辦。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打破了傳統體育賽事的單點模式,為“體育+文旅”融合開辟了新路徑。
這一賽事點燃了文旅市場的熱情。同程旅行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有關“全運會”的酒店、機票、火車票、景點的綜合搜索量環比增長近四倍。
為充分釋放賽事綜合效益,廣東省圍繞參賽者、觀賽者“食、住、行、游、購、娛”全流程需求,構建“全運+”消費生態。在“游”的維度,聯合文旅部門推出“全運+”城市旅游線路,整合“賽事+交通+酒店+景區”全流程服務,將賽事觀賞與景區游覽、文化體驗深度綁定。在“購”的維度,大力發展“票根經濟”,通過“一卡(票、碼)通”將觀賽門票、參賽證照與各類消費場景串聯,廣州、深圳等賽區已推出憑全運票證減免景點門票、公交車票等優惠政策。
廣東省體育局以全運會為契機,推出“跟著全運游廣東”活動,打造“健身廣東”品牌,通過“賽、展、節、游”深度融合模式,將大型賽事的“流量紅利”轉化為城市消費與區域發展的“實質增量”,讓全運效益走出賽場、賦能全域。
各地市也同步加碼消費激勵,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推出消費滿減、積分兌換等舉措激活消費潛力。同時,在賽事場館周邊布局全運消費集聚區,鼓勵商戶適當延長夜間營業時間,并優化交通、城管等配套服務保障,讓觀賽人群的消費需求得到即時釋放,形成“觀賽+消費”的良性循環。
同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全運會各項賽事的舉辦,疊加冬季避寒游需求的釋放,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今年冬季旅游熱度預計將有較大幅度上升。另外,11月份正式啟動的“粵享暖冬 樂游廣東”消費季活動發放的相關消費券,有望進一步引爆廣東的冬季文旅消費。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應推動賽事場館向常態化文旅地標轉型,開發多元場景;設計復合型旅游線路以延長游客停留與消費;并運用數字技術搭建智慧旅游平臺,通過場景創新、品牌塑造與服務優化的聯動,讓賽事熱度沉淀為文旅消費的“長尾效應”,持續放大其長期價值。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