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 費權)近日,電商平臺上一款特殊商品引發(fā)熱議:印著肖戰(zhàn)、易烊千璽、劉亦菲等近百名明星肖像的網紗頭套,以15元起的低價熱銷,部分店鋪月銷量突破萬件。面對“是否獲得授權”的質疑,商家直言“沒有授權”,卻以“搞笑道具”為由為自身行為辯解。在流量變現(xiàn)的誘惑下,這種“坦誠式侵權”不僅觸碰了法律紅線,更折射出對公民人格權的漠視。針對這一現(xiàn)象,央廣網采訪了北京知審律師事務所金杰律師,他表示,肖像權不是“流量唐僧肉”,“搞笑”絕不是侵權的擋箭牌。

金杰律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意味著,肖像權作為公民核心人格權之一,其行使的核心前提是“獲得同意”,除非符合“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等法定免責情形,否則任何使用行為都可能構成侵權。

具體到明星肖像頭套事件,金杰律師指出,商家的“搞笑道具”說辭完全站不住腳。從法律構成要件來看,商家的行為已滿足侵權認定的核心條件:一方面未經明星本人或其授權方同意,擅自將肖像用于商品制作;另一方面通過銷售頭套直接獲取商業(yè)利益,完全符合“未經同意+營利目的”的侵權認定標準。即便打著“搞笑”旗號,也無法改變其商業(yè)侵權的本質,且該行為并不屬于法定免責范疇,涉嫌侵犯肖像權已是既定事實。

“部分商家可能誤以為‘只是印個頭像賣小錢’,認為即便侵權也無關緊要!苯鸾苈蓭煆娬{,法律對肖像權的保護力度遠超想象,一旦構成侵權,商家將面臨多重法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規(guī)定,肖像權人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若侵權行為造成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還需承擔賠償責任。

實踐中,賠償金額的認定會綜合多種因素。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法院審結的一起類似案件為例,某網店未經博主同意使用其肖像用于服裝宣傳,最終被判令賠償經濟損失5000元。而此次明星頭套事件中,部分店鋪月銷量破萬,銷售額可達15萬元以上,若被侵權人提起訴訟,商家需承擔的賠償將包括明星肖像的商業(yè)價值損失、維權成本等,數(shù)額可能遠高于普通肖像侵權案件。此外,若頭套存在丑化、污損明星形象的情形,還可能加重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除了明確的法律責任,金杰律師還提到,明星肖像頭套的熱銷還潛藏著多重社會風險。此前已有不法分子利用明星面具實施詐騙的案例,而明星肖像的泛濫使用可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通過頭套偽裝身份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給社會治理帶來挑戰(zhàn)。同時,這些頭套若被用于低俗表演、惡意調侃等不當場合,會嚴重損害被侵權人形象和社會評價,即便商家無主觀惡意,也需對由此引發(fā)的擴大損失承擔相應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平臺作為交易場所提供者,并非可以置身事外。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規(guī)定,平臺明知或應知商家利用其平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需與商家承擔連帶責任。目前部分平臺對這類侵權商品仍未采取下架、限流等措施,若明星維權時將平臺列為共同被告,平臺也可能面臨相應的法律追責。

金杰律師表示,明星頭套的熱銷,本質上是商家利用明星流量謀取利益的投機行為,但任何商業(yè)創(chuàng)新都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肖像權不僅是明星的權利,更是每一位公民的人格保障,從普通人到公眾人物,其肖像權益都應得到平等保護。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市場主體,“搞笑”不是侵權的借口,唯有尊重他人合法權益,嚴守法律邊界,才能讓商業(yè)活動行穩(wěn)致遠。

編輯:谷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