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記者 馬艷
通訊員 廖敬生 許慧茵
“以前總覺得鄰里矛盾、事故糾紛難解決,沒想到綜治中心一介入,問題很快就理順了!”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萬秀區綜治中心的回訪中,村民盧先生感慨道。作為萬秀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核心樞紐”,萬秀區綜治中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接訴即辦—多維調解—暖心回訪”服務閉環,織密基層和諧穩定網,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化解鄰里排水“心頭憂”
“我家墻體被廢水泡得發潮,再泡下去房子都要塌了!”7月24日,萬秀區城東鎮村民盧先生帶著家中泛潮發霉墻體的照片走進萬秀區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萬秀區綜治中心調解團隊立即啟動“接訴即辦”機制,聯動司法所、鎮村干部直奔糾紛現場。經實地勘查發現,盧先生鄰居周先生家的排水管年久失修,廢水長期直接排至盧先生房屋的墻角,導致墻體潮濕霉變。盧先生曾多次找周先生解決排水管設置問題,但雙方始終未能協商一致。
為解決這一鄰里糾紛,萬秀區綜治中心調解團隊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不動產相鄰權利人應遵循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萬秀區司法所調解員老李現場普法,引導雙方換位思考。考慮到周先生工作繁忙,老李提出“出資+代工”方案:由周先生承擔改造費用,盧先生負責選購材料及施工。這一方案既解決周先生“沒時間”的難題,又讓盧先生能按需改造管道。
“沒想到你們這么貼心,考慮到了我們的實際情況。”周先生當即同意了該方案。經調解,雙方達成共識,并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8月26日,萬秀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回訪了解到,周先生已按時結清安裝費用,盧先生也已完成排水管的安裝改造,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盧先生一邊向工作人員展示整改后的墻面一邊說:“現在墻面干燥了,家里清爽多了,晚上睡覺都踏實了,太感謝綜治中心的同志了!”
破解“無責事故”調解困局
6月,家住萬秀區城南街道的沈女士報警稱,在住宿樓下被夏先生駕駛的電動車撞到,導致其腰部和手部受傷,而夏先生則表示未碰到沈女士。雙方因描述不一致且無實質證據,無法界定責任,協商賠償時又因金額分歧陷入僵局。社區工作人員發現雙方矛盾可能激化,陪同夏先生前往萬秀區綜治中心反映訴求。
這類“事實不清、責任難定”的事故,既要講法律程序,也要重情理溝通。萬秀區綜治中心迅速啟動“警社聯動”機制,同時采取“法理+情理”的調解策略,一方面聯系交警部門依法固定證據、明確法律程序、終結爭議;另一方面聯系社區社工對沈女士做思想工作,喚起當事人共情,引導雙方互諒互讓。
社工拉著沈女士的手聊起家常:“夏先生平時也是個熱心人,這次事故可能就是個意外,您年紀大了,別因為這事氣壞了身體,咱們以和為貴好不好?”
暖心的溝通逐漸化解了沈女士的情緒。幾天后,沈女士主動聯系萬秀區綜治中心:“我接受交警的處理意見,也不想再揪著這事不放了,人與人相處還是和氣重要。”
這起糾紛的化解,不僅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更為同類“無責事故”的調解提供了“零訴訟、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紛樣板。
巧解租賃押金“返還難題”
8月,郭女士專程到萬秀區綜治中心送上一面錦旗,錦旗上“傾心調解 神速執行”八個字,道出了她對綜治中心高效解紛的感激之情。
此前,郭女士曾與梁先生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期限為一年。租期屆滿后,郭女士按合同規定提前一個月告知梁先生不再續約,但梁先生卻以各種理由拒絕退還押金。多次溝通無果后,郭女士不得不向法院提交訴狀,要求梁先生退還押金并承擔訴訟費用。
“打官司耗時耗力,還影響工作和生活。”郭女士坦言。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萬秀區綜治中心可提供先行調解服務,便立即電話聯系綜治中心,希望能盡快調解此案。
接到訴求后,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引導郭女士前往綜治中心“鳳華”調解工作室,并迅速對接法院派駐的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調解時,調解員耐心地釋法明理,指出梁先生拒不退還押金的行為不符合合同約定及相關法律規定,并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經過一下午的溝通協調,梁先生同意以轉賬支付的方式將押金退還郭女士。
“沒想到不用開庭,也不用等那么久,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郭女士感慨道。從申請調解到拿回押金,僅用不到一天時間,這起糾紛在綜治中心的高效介入下迅速化解,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解憂驛站”的溫暖與力量。
從鄰里排水糾紛的圓滿解決,到“無責事故”的溫情收場,再到租賃糾紛的高效化解,萬秀區綜治中心始終以“為民解憂”為核心,通過“多部門聯動、法理情融合、全流程跟進”的解紛機制,將一件件民生“小事”辦實辦好,成為群眾心中的“解憂驛站”,讓更多矛盾糾紛在“家門口”得到解決。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