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持續走低,家庭用火用電需求顯著上升,相關安全風險防范需重點關注。人民網專訪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應急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原公安部消防局宣傳處處長羅秀華,為大家詳解家庭逃生路線規劃的“黃金四法則”,以及不同戶型與高低層住宅的逃生方案。

  家庭火情如何規劃逃生路線?

  冬季是家庭火災高發期,快速有序撤離是減少傷亡的關鍵。羅秀華提醒,普通家庭需提前規劃 “1—2分鐘逃生路線”,遵循“黃金四法則”,確保火情發生時高效撤離。

  羅秀華將逃生路線規劃原則概括為:優先保命不貪戀財物;低姿避煙,避開儲物間等易燃區域;設置主輔兩條路線,防止主路線被封堵;全家定期演練,確保老人小孩能摸黑完成撤離。

  針對常見的兩室一廳戶型,羅秀華建議,主逃生路線為各房間→客廳→入戶門→樓道安全樓梯,需保持通道絕對暢通,不堆放雜物;備用路線為臥室→陽臺/窗戶,陽臺需無易燃物,配備逃生繩或梯子,窗戶確保能從內部開啟,非萬不得已切勿跳樓。

  對于多層、高層住宅居民,羅秀華強調“兩個切勿一個巧用”:切勿使用電梯,火災時電梯易斷電成“煙囪”;切勿盲目向頂層跑,因為火煙向上蔓延速度極快;巧用疏散樓梯,撤離前先摸門把手,如果溫度不高則低姿逃生,火勢大時應立即退回室內,用濕布堵住門縫,在窗口等明顯位置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

  羅秀華建議,家庭需安裝維護好煙霧報警器,保證各房間出口暢通,每年至少開展兩次逃生演練,讓撤離流程成為肌肉記憶。

  火災逃生物品選擇上有哪些講究?30秒內優先帶“生存三要素”

  冬季家庭火災高發,逃生時的物品取舍直接關系生命安全。羅秀華表示,火災逃生需堅守“生命至上”原則,物品拿取需快速果斷,全程控制在30秒至1分鐘內。

  羅秀華強調,逃生物品選擇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則。首要原則是優先攜帶生存剛需品,條件允許時,幾秒鐘內優先拿取三類關鍵物品:手機,用于對外通訊、求助及接收預警信息;鑰匙,避免逃生后因門鎖無法返回或進入安全區域;必要的身份證件,便于災后身份識別與安置。若物品觸手可及,也可順帶一瓶飲用水或小型急救包,提升避險后的生存保障。

  “堅決舍棄非必要物品,杜絕因小失大。”羅秀華明確指出,大件行李、貴重首飾、收藏品等重物必須果斷放棄。這類物品會嚴重拖慢逃生速度,占用寶貴的撤離時間,且火災中物品價值遠不及生命安全,切勿因留戀財物折返或延誤撤離,避免陷入危險境地。

  時間控制是逃生關鍵。羅秀華建議,整個物品拿取決策過程需嚴格控制在30秒至1分鐘內,避免因猶豫浪費逃生時機。若已看到明火、濃煙迫近,或感受到強烈震動,應立即空手逃生,一秒都不能耽擱。

  “火災逃生的核心是‘快、準、穩’。”羅秀華強調,面對突發火情,需保持冷靜,牢記“生命至上、果斷決策、迅速撤離”的原則,合理取舍物品,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

  策劃:人民網社會·法治頻道、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科普部

編輯:谷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