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 郭彥偉 實習記者 毛靜)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刻:明明沒多大事,卻因為一點挫折就提不起勁?對此,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療師覃欣表示,其實不是你“太脆弱”,而是心理韌性需要“充電”。

什么是心理韌性?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在遭遇逆境、壓力或者創(chuàng)傷時,能夠快速恢復,并實現(xiàn)成長的能力。覃欣以雞蛋、白紙和乒乓球打比方說,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時會像雞蛋,一摔就碎,毫無恢復可能;有的人會像一張白紙,落地后可以保持完好,但就此躺平;然而,有的人會像乒乓球,被摔后不僅可以保持完好,還可以彈得更高,“這說明不同的人心理韌性的水平是不一樣的”。

如何把心理韌性拉滿?覃欣介紹了兩種方法——“覺察”和“持續(xù)小贏”。

·覺察

遇到挫折時,首先深呼吸,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真實的危機,還是自己想象的危機?”要學會識別并反駁那些負面、非理性的想法,告訴自己“這只是想法,并不是事實”。

其次,學會把焦慮進行拆解,分清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我們只需要關注那些可以控制卻沒有行動的方面,而不能反復糾結于無法改變的事情。

·持續(xù)小贏

持續(xù)小贏指的是我們需要不斷收集生活中的微小勝利,這聽起來很容易,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因為人類的大腦總是偏愛那些“重要時刻”“重大成果”,而忽略了生活中“微小的勝利”。

覃欣稱,想要增強掌控感,就要主動收集這些“小贏”:建議每天花10分鐘,寫下3個幸福時刻,同時注明“這件好事為什么會發(fā)生”。把小成就視覺化、記錄下來,不僅可以自我療愈,還有助于大家養(yǎng)成積極思維,一步步強化內心的掌控力。

編輯:智陳陽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