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編織便利的同時,也暗藏新的危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個別別有用心之人開始利用AI工具制作并傳播虛假信息。

  從偽造熱點事件、捏造名人言論,到炮制偽科學、嫁接虛假證據,AI謠言的危害已然凸顯。

  近日,陜西西安網安部門查獲一起通過AI洗稿批量生成、傳播網絡謠言的違法案件。

  典型案例

  案件發現

  近日,陜西西安網安部門工作中發現,某網絡平臺多個賬號以間隔20~50分鐘的頻率,相繼發布涉本市某中學校內存在體罰學生現象,其信息內容完全一致。

  調查溯源

  經查,網傳信息中提及的事件為“移花接木”編造而成,相關貼文內容屬虛假謠言信息。

  西安市公安局網安部門立即展開謠言打處工作,很快鎖定涉事MCN機構。

  經查,潘某樂為該MCN機構的實際運營人,其共操控100個網絡賬號,均為本人在網上購買,用于某網絡平臺自媒體運營。潘某樂為賺取返利,利用AI工具洗稿,并批量發布在某網絡平臺后,導致謠言傳播擴散,引發大量網民關注和討論。

  依法打擊

  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潘某樂予以行政處罰。

  

  網警提示

  技術向善,始于你我。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讓我們以理性駕馭AI,用法律守護底線,攜手傳遞正能量。

  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工作,鼓勵網民通過多種渠道及時舉報網絡謠言違法線索,共同守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碓矗汗膊烤W安局)

編輯:高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