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田雅婷 通訊員仰東萍)角膜內皮屏障的破壞,會導致角膜水腫和透明度喪失,這是角膜盲的主要病因之一。角膜移植是治療嚴重角膜內皮功能障礙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供體稀缺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如今,這一難題有了破解方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洪晶教授/彭榮梅副主任醫師研究團隊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個生物可降解角膜內皮替代物,可應用于人工角膜內皮重建——此舉突破了傳統非降解材料的局限,為角膜內皮功能障礙提供了一種臨時替代的創新治療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生物材料》。
深入理解角膜內皮屏障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對于開發新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為此,研究團隊同時也在國際學術期刊《生物活性材料》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揭示角膜內皮屏障新機制。
近年來,細胞外基質的力學特性(如剛度)被認為是調控細胞行為的關鍵因素,然而,細胞外基質剛度如何精確調控角膜內皮細胞緊密連接的組裝與穩定性,其背后的力學生物學機制尚不明確。該項研究揭示了基質剛度影響角膜內皮細胞連接的完整機制,不僅為理解角膜內皮屏障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力學生物學視角,也為設計力學優化的組織工程支架、開發針對屏障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新療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編輯:王丹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