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棗莊11月15日消息(記者程立龍)棗莊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汁多味美的紅石榴和火辣鮮香的辣子雞成就了棗莊的兩張亮麗名片。兩個看似普通的“土特產”,一頭連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大事業。近年來,在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下,兩個產業雙雙實現了發展新跨越。

“專班”到地頭,“榴花貸”精準滴灌石榴產業

初冬時節,棗莊萬畝榴園色彩斑斕,景色迷人,宛若畫卷。繁花似錦映襯著果農劉遠的笑臉,石榴產業的快速發展讓他生活有了大變化。

棗莊是我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當地聚集了大量種植、加工、銷售類小微企業與合作社。

棗莊金融監管分局副局長隋民介紹,當地錨定特色產業發展定位,以石榴、辣子雞等區域優勢產業為突破口,構建“專班統籌+區縣聯動+金融適配”服務模式。對接棗莊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其結合石榴、辣子雞產業經營特點,針對性開發“榴花貸”“辣子雞產業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優化額度設定、利率定價、還款周期等核心要素,切實提升特色產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精準度與可獲得性。

為了解產業發展中的金融需求,棗莊金融監管分局指導嶧城區工作專班組建“石榴產業特色專班”,專門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石榴產業專項行動”,組織轄區內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深入主產區,通過“線上宣傳政策+線下上門調研”的組合方式,對326家石榴產業小微企業進行“地毯式”全覆蓋摸排,確保精準掌握企業經營狀況與資金需求。

銀行工作人員了解石榴盆景產業發展 (央廣網發 許春陽 攝)

在走訪榴園鎮時,工作專班與棗莊銀行嶧城支行工作人員了解到,劉遠石榴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近年來憑借優質的石榴盆景和果品打開了市場,訂單量持續增長,計劃采購優質苗木以擴大規模,但購買苗木的資金缺口讓他犯了難。

得知這一情況后,“石榴產業特色專班”立即啟動精準幫扶機制,一方面指導棗莊銀行嶧城支行第一時間上門對接,根據合作社的種植規模、經營年限與信用狀況,推薦專屬的“榴花貸”產品;另一方面主動聯系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合作社協調擔保支持,解決“擔保難”問題。

經過工作專班的全流程協調推動,棗莊銀行嶧城支行僅用3個工作日便完成了貸款審批,為合作社發放30萬元“榴花貸”,執行利率僅3.0%;此外,該貸款還享受省農擔公司擔保費全額補貼的政策,真正實現“低息+免擔保費”的雙重優惠。而此次30萬元“榴花貸”的成功發放,是棗莊市“石榴產業特色專班”精準服務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

“隱性”資質變為“顯性”審批依據,金融“破壁”賦能辣子雞產業鏈

“有了這80萬元貸款,自動化設備很快就能落地,肉雞出欄效率能提高20%!”棗莊市山亭區建偉肉雞飼養場負責人看著新安裝的設備,難掩欣喜。作為“棗莊辣子雞”產業鏈上游的關鍵養殖企業,建偉飼養場在專班助力下,突破“執照未滿2年”的信貸限制,獲80萬“普惠經營貸”,為棗莊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上游動能。

提及棗莊,“辣子雞”是繞不開的城市名片。這道香氣四溢的美食不僅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更于2021年入選第五批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棗莊文化與經濟融合的重要符號。為推動這一特色產業從“民間美味”走向“富民產業”,棗莊市政府專門印發《關于支持棗莊辣子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全產業鏈升級。數據顯示,目前棗莊全市年消費肉雞超4000萬只,帶動全產業鏈銷售額突破50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背后,也為上游肉雞養殖企業帶來了擴產升級的機遇。

山亭區建偉肉雞飼養場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近年來,隨著“棗莊辣子雞”品牌影響力擴大,下游餐飲企業對標準化、高品質禽肉的需求持續增長。建偉飼養場訂單激增,計劃更新自動化養殖設備以提效,但因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日期未滿2年,不符合銀行常規信貸準入條件,前期對接的幾家金融機構均無法提供融資支持,融資碰壁后項目無奈只能停滯。

山亭區工作專班走訪得知后,迅速聯合金融運行監測中心、供電部門、稅務部門等成立專項小組,通過調取用電數據、稅務申報記錄等多維度憑證,全面梳理該飼養場實際生產經營時限,形成翔實的經營資質補充材料,將“隱性”的經營資質轉化為“顯性”的審批依據。

工作專班到養雞場了解生產情況(央廣網記者 程立龍 攝)

工作專班隨后對接棗莊農商銀行山亭支行,推動銀行打破傳統限制,將專班出具的材料納入審批依據,定制“普惠經營貸”方案。短短5個工作日,80萬元貸款到賬,飼養場立即采購自動化喂料、溫控設備,養殖效率顯著提升。據悉,山亭區專班通過“資質重構+政策適配”模式,已幫當地不少企業破解申貸資質難題。

“金融會診”長效機制暢通活水助力小微企業

不僅在棗莊,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正在全省發揮著重要作用。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出以來,山東金融監管局等多部門建立了央地一體、產融協同、上下貫通、高效有力的融資協調機制,確保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山東金融監管局普惠金融處副處長李增亮表示。

據了解,山東金融監管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建立省市縣三級協調機制,成立179個區縣專班,建立網格化走訪體系,鄉鎮街道全面摸排,金融供需精準對接。截至9月末,全省(含青島)已走訪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59.85萬戶,納入“推薦清單”49.64萬戶,發放貸款1.84萬億元,走訪量、獲貸率、發放金額等保持全國前列。

此外,山東創新性推出“聯合會診”機制著力解決融資難題。對暫不滿足授信條件的小微企業,集中部門、人員、時間開展會商輔導,一企一策實行銷號管理,形成清單式閉環化的長效機制,目前已開展“聯合會診”1366次,為4422家企業解決了融資難題,已形成十類增信方式,推廣轄區互鑒使用。

編輯:李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