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長寧一片“不起眼”的1.48平方公里區域卻成為“科創回歸都市”的典范——“上海硅巷”,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過程中,釋放出澎湃的發展動力。
過去五年,長寧錨定“數字長寧”建設不動搖,在線新經濟、生產性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細分賽道蓬勃發展。獨特的區域稟賦,更讓“梧桐樹下寫代碼、風貌區內搞科研、咖啡館里開晨會、煙火氣中聊創新”轉化為強大的創新動能。
深耕“數字長寧”
長寧的專注力,首先體現在對數字經濟的長期堅守。2001年,“數字長寧”概念提出后,長寧區從未因時代浪潮更迭而偏離方向,反而隨著技術演進持續升級,讓數字產業從萌芽成長為參天大樹。
總部位于長寧臨空園區的電商服務平臺百秋尚美,在長寧區一路發展壯大,目前為全球100多個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零售業務提供線上線下零售、數字營銷、策略咨詢等服務。百秋尚美的發展,是長寧近年來在線新經濟發展的縮影。作為上海首批直播經濟集聚區,長寧一方面與市級部門合作成立直播監測分中心,引導行業企業規范發展,另一方面持續鼓勵拼多多、百秋、春秋等區內企業參與上海市地方標準的制定。
通過為“百年愚園路”疊加直播經濟特色街區的新身份,長寧為本土初創品牌和國內外知名品牌提供了多樣化的直播場景,實現“讓大企業做大做強,讓初創團隊被更多人看到”。
“十四五”期間,長寧全區電商平臺交易總額達1.62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17.7%,占全市交易總額的三分之一。
打造“上海硅巷”
“十四五”期間,“數字長寧”的大樹上,又開出一朵令人眼前一亮的花:“上海硅巷”。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科創模式不斷調整,創新活動不見得非要依托重型設備、苛刻的空間條件以及充滿弧光和化學品味道的實驗室。依托算力和數據,雙創團隊靠幾臺電腦就能進行研發,小型化、高素質的團隊完全可以嵌入都市空間。
在“科創回歸都市”成為全球趨勢的背景下,“數字長寧”厚積薄發。早在2016年,長寧區便啟動武夷路沿線的土地資源排摸,梳理出飛樂廠地塊、武夷路304/320地塊、武夷路333號地塊、武夷路155號地塊等具備城市更新潛質的地塊,如今分別騰籠換鳥為翡悅里、MIX320園區、黑湖科技總部和儀電新象限園區。
眼下,高標準建設的“上海硅巷”已集聚近900家創新型企業。“‘硅巷’是長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的試驗場,為的是在空間資源需要不斷革新的關鍵時刻,找到能真正盤活低效用地、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方法。”長寧區領導表示。
聚焦“精細更新”
“十四五”期間,長寧始終鎖定“歷史風貌保護+現代功能激活”的宗旨,不搞粗放開發,只做精準更新,通過“螺螄殼里做道場”般的精細化操作,走在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前列。
在看似“滿載”的空間里,僅“十四五”期間,在長寧就誕生了日均客流20萬人次的龍之夢城市生活中心、蟬聯稅收“百億樓”的金虹橋國際中心等城市更新“代表作”。其中,新涇鎮樂頤生境花園尤具典型意義。
2021年8月,一則來自聯合國的消息令長寧干部群眾振奮:新涇鎮綠八居民區樂頤生境花園,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單。近年來,“生境花園”在長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為老公房小區提供高品質的綠化更新方案,虹橋南豐城還主動建成上海首家商場內生境花園,愚園路上也開辟出一條“生境綠廊”。
“十四五”期間,長寧累計推進169個更新項目,構建集約多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長寧的“專注力”,不是墨守成規的固執,而是錨定方向后,全局視野下的久久為功;不是單點突破的僥幸,而是系統推進的堅定。(記者 舒抒)
原標題:
梧桐樹下寫代碼、風貌區內搞科研、咖啡館里開晨會、煙火氣中聊創新
“專注力”長寧深耕數字經濟動力澎湃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