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18日消息(記者唐奇云)河蟹產業憑借全國性優質水域資源與“苗種繁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物流銷售”完整產業鏈,已成為推動多地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據預計,2025年中國河蟹養殖產量約達90萬噸,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為推動全國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11月12日至16日,2025年上海海洋大學蟹文化節暨全國河蟹大賽青浦行活動在滬舉行。

活動期間,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發布了《2025年度長三角河蟹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科學反映了長三角地區河蟹產業發展狀況,總結了長三角地區河蟹產業在產業驅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品牌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為長三角河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查找薄弱點、尋找創新點、找準發力點。

本文圖片: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根據白皮書分析,2018年至2024年,河蟹產業重心向東北方向小幅偏移,其原因是遼寧河蟹產業市場需求增加、養殖技術進步及養殖環境改善,同時黑龍江、吉林、天津等省市河蟹產業發展明顯。盡管如此,長三角地區依舊是河蟹產業重鎮,占據全國河蟹產量半壁江山以上。

白皮書對長三角河蟹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議:加強分工合作,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建立“長三角大閘蟹”一體化產業鏈;利用科技人才優勢,加強核心科技和前沿技術研究,建立“長三角大閘蟹”創新型示范區;加強“長三角大閘蟹”在地化體驗區建設、加強“長三角大閘蟹”品牌化國際化建設、加強“長三角大閘蟹”蟹文化共同體建設等等。

“由于全球變暖,氣候升溫,長三角地區高溫天氣數有逐年增加趨勢!鄙虾:Q蟠髮W教授、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首席專家王成輝表示,高溫天氣對河蟹生長會造成不利影響,包括育肥困難、河蟹上市延后等。“高溫會加速‘南蟹北養’步伐,黃河流域河蟹養殖帶會進一步拓展,與長三角形成較為明顯的產業互補。”

為了更好地推進長三角地區河蟹產業地方品牌建設,白皮書首次嘗試設計了河蟹品牌價值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分別是產品品質價值、科技創新價值、市場經濟價值、社會貢獻價值、文旅經濟價值,其下又有10個二級指標,在收集各地方河蟹品牌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對指標賦值打分,對長三角地區河蟹品牌價值進行排名。

活動期間,中國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浦舉行。?浦區農業農村委員會與上海海洋?學?產與?命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圍繞中華絨螯蟹等養殖對象的良種選育、高質量苗種培育、綠色養成示范、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青浦區水資源豐富,全區有1945條河流,上海21個天然湖泊匯聚于此。豐富水資源和優質的水質條件,為發展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在海洋大學教授團隊大力支持下,我們積極引進中華絨螯蟹‘江海21’新品種,在2023年建成了上海市首家中華絨螯蟹市級良種場,開展優質蟹種生產和成蟹綠色養殖技術示范推廣!鼻嗥謪^水產推廣站站長蘇明說道。

據介紹,該良種場的種源培育技術與苗種已推廣至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促進上海河蟹的種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進一步提升上海河蟹種源產業的質量和影響。

編輯:何智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