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省3個項目入選國家示范工程
計劃總投入16.35億元,對3800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實施生態修復治理
11月18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山西省申報的山西黃河重點生態區太行山西麓(中段)、山西華北重要生態屏障陰山東段長城文化帶(大同)兩項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日前成功入選2026年國家示范工程,獲6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加上今年上半年獲批的太行山西麓滹沱河源頭五臺山區域示范項目,山西省今年已累計獲批3個國家競爭性評審示范項目,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9億元,計劃總投入16.35億元,將對3800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實施生態修復治理。
太行山西麓(中段)示范項目涉及陽泉、晉中、長治、晉城4市17縣(市、區),總投資5.52億元,將修復994個廢棄礦山圖斑,面積達1076.51公頃,完工后可實現4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生態支撐。
陰山東段長城文化帶(大同)示范項目覆蓋大同市天鎮、陽高2縣,總投資5.2億元,修復494個廢棄礦山圖斑,面積達1693.41公頃,將改善長城沿線人居環境,助力“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與長城文化保護協同推進。
五臺山區域示范項目涉及忻州市6縣(市、區),總投資5.63億元,修復452個廢棄礦山圖斑,面積達1030.28公頃,完工后將實現忻州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深化五臺山世界“雙遺產”保護。
山西省連續三年累計爭取7個國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獲中央財政補助21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約1.44萬公頃,朔州、忻州等8市將實現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超額完成“十四五”1萬公頃修復任務,為建設美麗山西筑牢生態根基。(記者李全宏)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