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1月19日消息(記者侯凱奇)陜西西安,在初冬的晨曦中迎來了一場關于中歐班列國際合作的交流盛會。

11月18日,古絲路起點再奏開放強音。以“聯通亞歐,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西安啟幕,中外嘉賓共聚一堂,共商班列發展大計,共繪合作新藍圖。

18日清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內外已是人流如織,來自不同國家的與會者有序步入會場。

論壇現場設置“中歐班列開行實踐回顧展”(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在論壇現場的“中歐班列開行實踐回顧展”中,一場如何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對話正在進行。

展墻上,一張張照片記錄著鋼鐵駝隊跨越山河的壯闊征程——從最初的幾條線路到如今密織成網的軌跡,正是“更高質量”發展最直觀的注腳。那不斷優化的線路圖、不斷縮短的時效表,見證著中歐班列從“通”到“暢”的品質躍升。

通過中歐班列讓貿易暢通(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國外的紅酒、奶粉、果汁與中國產的特色商品等共同構成一幅“更好效益”的生動圖景。它們訴說著貿易暢通帶來的共贏故事——不僅是貨物的往來,更是市場的融合與價值的共創。

這靜默的陳設,記錄著“發展為了人民”的生動實踐。它標志著中歐班列已從一條高效的物流通道,演進為一個推動產業互補、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巨大平臺,在這里,每一個商品背后,都是一個關于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可視化的共贏故事。

而實時跳動的班列運行數據大屏,則詮釋著“更加安全”的深刻內涵。每一個光點的穩定移動,背后是通關便利化的突破、標準化流程的構建、風險協同防控的智慧。這條鋼鐵絲路,正以可預測、抗風險、高效率地運行,為全球產業鏈注入確定性。

中歐班列十余年的實踐,不僅鋪設了聯通亞歐的交通線,更鋪設了一條通向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未來之路。當參觀者在這些展品前駐足沉思,他們看到的不僅是過去的成就,更是一幅正在徐徐展開的、關于共享與繁榮的新畫卷。

開幕式暨主旨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11月18日上午9時許,論壇開幕,現場氣氛熱烈,論壇成果顯著。

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成果清單發布,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企業、智庫、金融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等145個合作主體。重點展示中歐班列十大代表性成果。圍繞中歐班列平臺共建、資金融通、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等多個領域進行項目合作簽約,助力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且共贏的全球經貿新格局。

本屆論壇以其豐碩的成果證明,它遠不止于一場場論壇對話,更是一次深化合作的集體行動:它將宏大的共贏承諾,落實為一項項具體的合作舉措,將發展的共同愿景,轉化為一個個可期的合作項目。

從開行之初的幾條線路成長為基本覆蓋亞歐全境的物流網絡;從年開行量百余列的探索到如今累計突破十數萬列的規;\營——這組激增的線路與飆升的數字,正是“聯通亞歐,共享未來”主題最有力的現實注腳。

中國國鐵集團董事長郭竹學說,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近12萬列,運輸貨物近12000萬標箱,形成了聯通中國境內128個城市,通達歐洲26個國家,232個城市,以及亞洲11個國家100多個城市的國際運輸網絡。

西安,作為本次論壇的舉辦地。自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量突破30000列,占到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

瞄準中歐班列日益突出的“集結”效益,不少沿線國家開始主動對接,推動務實合作提質升級。在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等國合資建設的樞紐相繼建成投運。

依托中國境內分區域形成的14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中歐班列的開行方式正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加速轉變,“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中歐班列所鑄就的,不僅是物流的成就,更是一條流淌著溫情與魅力的“人文走廊”。

近年來,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了西安—阿拉木圖人文旅游專列、金華—巴黎文化交流班列,拉緊了同沿線人民“心聯通”紐帶,有效促進了各方文化融通、民心相通。

激蕩頭腦風暴,匯聚各方智慧。本屆論壇設置高效安全運輸、多元通道發展、創新融合發展三個平行論壇,旨在增進各方對話交流,凝聚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共識,保障中歐班列安全穩定暢通運行。

從主旨論壇到平行論壇,思想在碰撞中升華,共識在交流中凝聚。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發展的路線圖更加清晰。

會場所在地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會場外,長安塔下,張騫執節遠望的雕像靜默而立,鐫刻著中華文明主動擁抱世界的開放基因。如今,飛馳的“鋼鐵駝隊”正承載著新時代的使命,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其中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完善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布局,提升中歐班列發展水平。

面向未來,在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道路上,中歐班列承載著共建繁榮的新希望,匯入開放合作的浩蕩潮流,奔向共同發展的廣闊未來。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