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11月10日消息(記者 王穎 見習記者 唐詩敏)11月10日,2025成渝影視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來自成渝地區的業界人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蓉城,以“AI無界·影視新生——共建成渝影視數字新生態”為主題,共商影視產業創新路徑,共話成渝兩地協同發展,為推動中國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雙城活力。

2025成渝影視發展大會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積極響應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與“人工智能+”行動,貫徹落實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決定部署,本次大會聚焦AI技術在影視文旅融合、國際傳播、微短劇創作等核心領域的深度應用,致力于以技術為橋、以文化為魂,推動成渝影視產業從“要素集聚”向“生態共建”升級,助力兩地協同打造兼具巴蜀辨識度與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標識,讓千年巴蜀文化在光影技術的助力下,實現破圈傳播與價值躍升。
聚焦文化國際傳播 川渝釋放政策紅利
開幕式上,來自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保利影業、愛奇藝、智象未來、中國動漫集團的多位行業專家、高校學者、企業代表圍繞“人工智能時代全球視域下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主題進行主旨演講,多維度分享人工智能賦能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經驗。

嘉賓進行主旨演講(央廣網見習記者 唐詩敏 攝)
大會現場,川渝兩地集中釋放政策紅利。
四川省廣播電視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四川省省級財政每年3億元文藝精品專項資金中,廣電視聽獨占一半,覆蓋劇集、紀錄片、動畫片、網絡故事片等全門類;“歷史文化遺產扶持項目”已助推《凌云壯志》《巴蜀石窟》登陸央視;省廣電局推出“政企聯審”“一站式備案”等工作機制,微短劇審查時效提升50%,讓大家“少跑腿、快創作”。

四川省影視產業政策介紹(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廣播電視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重慶市委宣傳部牽頭制定實施《重慶市重大文藝精品項目資助和獎勵辦法》,明確了重慶市重大文藝精品項目資助、獎勵的申報條件、評定程序,提高了重點文藝門類資助、獎勵標準,并新增作品在公開發表、出版、播映、演出、轉化方面符合相關條件作為獎勵情形,同時提出強化重大文藝精品項目的宣傳推介、跨門類轉化,打造“重慶市重大文藝精品項目”工作品牌。
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成都市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的落地,不僅為成渝影視企業注入發展信心,更將吸引優質影視資源向兩地聚集,推動成渝影視產業從“創作高地”向“產業高地”的跨越式發展。
跨界融合擘畫藍圖 雙城共啟影動未來
會上,《跨界融合·影動未來——廣電視聽國際傳播與AIGC創新伙伴計劃》重磅啟動。該計劃由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央廣網四川分公司、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共同發起,整合政、產、學、研、媒頂尖力量,共同擘畫一幅以科技驅動文化、以融合賦能傳播的未來藍圖。
作為《跨界融合·影動未來——廣電視聽國際傳播與AIGC創新伙伴計劃》的子計劃之一,“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在2025成渝影視發展大會上同步啟動。

《跨界融合·影動未來——廣電視聽國際傳播與AIGC創新伙伴計劃》啟動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是央廣網推出的大型AIGC文旅策劃,以AIGC技術活化歷史場景,讓理想、奮斗與傳承跨時空對話。“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由四川省廣播電視局指導、央廣網主辦、央廣網四川分公司承辦、四川省網絡視聽協會協辦。
“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以“錦繡天府·安逸四川——跟著短劇游四川”為主題,征集“劇游古蜀遺址”“劇游三國遺跡”“劇游文人故里”“劇游巨匠故里”“劇游紅色記憶”“劇游三線記憶”等項目,以AIGC助力地方文旅樹立“前沿科技賦能文化”的行業標桿。
“‘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做強巴蜀名人文旅品牌。”央廣網四川分公司負責人王恒表示,“我們誠邀致力于做強巴蜀名人文旅品牌的市州、區市縣的宣傳部門、文旅部門,以及相關企業、機構一起擔任‘計劃合伙人’,做靚特色文旅名片。”
現場還進行了成渝兩地重點影視項目集中簽約,11個簽約項目涵蓋產業合作、國際傳播、技術創新、文旅融合等多個領域。
據了解,近年來,四川以“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為契機,促成兩個國家級視聽產業基地和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虛擬現實視聽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落地成都,對超高清視頻、裸眼3D虛擬影像制作等關鍵技術、解決方案和標準規范開展研究,推動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和創新應用,助力構建大視聽產業生態。未來,四川將持續探索從文化自覺到產業自信的網絡視聽“四川實踐”,深耕厚植從政務優化到傳播賦能的網絡視聽“四川沃土”,不斷探尋文明對話的“破壁之道”,讓天府之國成為全球創作者的靈感之源。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