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11月10日消息(記者 王穎 見習記者 唐詩敏)11月10日,2025成渝影視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來自成渝地區的業界人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蓉城,以“AI無界·影視新生——共建成渝影視數字新生態”為主題,共商影視產業創新路徑,共話成渝兩地協同發展,為推動中國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雙城活力。

央廣網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侯青伶作項目推介(央廣網見習記者 唐詩敏 攝)

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微短劇專題演講在當天下午舉行,由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央廣網四川分公司共同承辦。本次演講以“微短劇時代成渝文化傳播的破圈之道”為主題,通過思想碰撞、案例分享與路徑探討,讓雙城文化在微短劇賽道上共振共鳴。

專題演講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唐詩敏 攝)

活動中,央廣網視覺創意工場總監劉娜與多位微短劇產業、技術領域的嘉賓展開深入探討。對于微短劇時代成渝文化傳播如何破圈之問,劉娜表示,“隨著機制破題、項目共建等一系列動作的展開,川渝兩地的文化基因因創新表達有了更高的‘能見度’。當下,成渝文化傳播的再破圈,既要搭上微短劇賽道的‘流量快車’,也要借力AI等技術,賦能微短劇走向精品化。”

那么,AI如何賦能文化傳播?此前,央廣網已率先進行探索。作為央廣網推出的大型AIGC文旅策劃,《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就是以AIGC技術活化歷史場景,讓理想、奮斗與傳承跨時空對話。

本次活動中,央廣網視覺創意工場制片人、《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項目負責人趙子軒帶來項目案例,解析AI如何激活“名人故居”品牌價值、賦能文旅微短劇創作。

央廣網視覺創意工場制片人、《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項目負責人趙子軒帶來項目案例(央廣網見習記者 唐詩敏 攝)

近年來,微短劇日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央廣網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新媒體宣傳重要平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始終肩負著主流媒體的職責使命。為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實施的“微短劇+”行動計劃,今年7月,央廣網行業微短劇生態共建計劃正式發布。

目前,央廣網行業微短劇生態共建聯盟已經匯聚了學界、投資界、制作方、平臺方以及產業基地代表等30余家頭部機構。與此同時,央廣網微短劇頻道也已上線,聚焦“精品展播、權威資訊、專業指數、人才孵化”等幾大核心功能,為創作者、制作方、平臺伙伴提供全鏈條支持。

巴蜀千年文脈奔涌,時代浪潮激蕩新聲。2025成渝影視發展大會舉辦當天,作為《跨界融合·影動未來——廣電視聽國際傳播與AIGC創新伙伴計劃》的子計劃之一,“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同步啟動,以“錦繡天府·安逸四川——跟著短劇游四川”為主題,征集“劇游古蜀遺址”“劇游三國遺跡”“劇游文人故里”“劇游巨匠故里”“劇游紅色記憶”“劇游三線記憶”等項目,以AIGC助力地方文旅樹立“前沿科技賦能文化”的行業標桿。

“隨著‘家鄉故居里的大人物’微短劇創作征集行動計劃(四川站)的啟動,我們將以央媒在川的創新探索,為做強巴蜀名人文旅品牌貢獻更多力量。”央廣網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侯青伶表示。

編輯:唐詩敏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