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宿州11月20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通訊員郭一鵬)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這一精神正深刻浸潤基層沃土,在各地鄉村轉化為生動實踐,埇橋區永安鎮永安村的特色養殖產業便是其中的鮮活注腳。

11月18日,記者走進永安鎮永安村輝和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八個標準化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掀開大棚保溫簾,一股溫潤的水汽撲面而來,一只只甲魚在水體中舒展游動,時而潛入水底,時而浮出水面,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溫室大棚中的甲魚(央廣網發 郭一鵬攝)

“我們現在主要養殖甲魚和鱷魚龜兩大特色品種,都是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水產品。”農場負責人張毛莉一邊俯身查看甲魚生長情況,一邊向記者介紹,鱷魚龜以肉質鮮美著稱,甲魚則兼具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具有穩定的市場需求,銷往江浙滬等地區。如今,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已發展成為年養殖規模達一百五十萬只的特色養殖基地。

“選苗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對種苗質量要求格外嚴格。”張毛莉向記者介紹,“無論是從外地精心引進的鱷魚龜種苗,還是農場自主孵化的甲魚種苗,我們都會挑選體質好、活力強的優質種苗,正是這樣的嚴格篩選,讓養殖存活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

為給甲魚創造適宜生長環境,農場采用先進溫室調控技術。“養殖是個精細活,水溫要穩定在30度左右,水質得定期檢測,飼料也要科學配比。”張毛莉指著池邊的智能監測設備說,農場配備了專業的水質監測系統和溫控設備,實時監測水體的酸堿度、溶解氧等指標,確保甲魚始終生活在最佳環境中。為了保證甲魚的品質,農場堅持生態養殖理念,投喂高蛋白配合飼料,不添加任何激素,讓甲魚自然生長。

從最初的小池塘試養到如今的規模化溫室養殖,張毛莉在甲魚養殖行業深耕了十多年。“剛開始沒經驗,養殖技術不成熟,甲魚存活率低。”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張毛莉感慨萬千。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她逐漸掌握了甲魚生長的規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養殖規模也慢慢擴大。

產業發展不僅讓農場走上規模化、標準化道路,更成為周邊村民的“就業驛站”。在養殖區里,工人們忙著投喂飼料、清理池塘、捕撈水產,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隨著養殖規模擴大,張毛莉將目光投向了產業鏈延伸。今年年初,她投資建設甲魚深加工生產線,開發鹵制甲魚、甲魚罐頭、甲魚禮品盒等系列產品,改變了以往單一鮮活銷售的模式。“深加工不僅拓寬銷售渠道,抵御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還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張毛莉說,目前深加工產品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同時,為保障產品質量,農場建立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從養殖、捕撈到深加工、包裝,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下一步,我們計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新建一批高標準溫室大棚,持續提升甲魚產能與品質。同時深耕深加工領域,圍繞市場需求豐富產品矩陣,開發更多便捷化、多樣化的特色產品,滿足不同消費場景需求。進一步完善產業服務體系,主動吸納更多村民就業,對有養殖意愿的村民分享種苗培育、生態養殖等技術,帶動更多村民投身甲魚產業,抱團發展、共同致富。”張毛莉說。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